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中国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108名中国汉族正常人,106例冠心病患者的eNOS基因G894T点突变频率。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中国汉族正常人eNOS基因G894T突变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布为0.9095,0.0883和0.0021;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37和0.0463。(2)冠心病及其心肌梗塞亚组eNOS基因GT+TT型频率分别为0.2219和0.2387,与GG型相比,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冠心病组及心肌梗塞亚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179和0.1275,均极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3)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eNOS基因G894T突变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eNOS基因G894T突变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实验室特征及其与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对27例HAL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AL患者临床上易合并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各种浸润症状.外周白细胞数高,易合并重度贫血.免疫表型中双系列较双表型多见.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为25.0%.以兼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方案及针对ALL的方案缓解率高.形态学表现为髓系白血病,合并重度贫血者以及有细胞遗传学异常者化疗缓解率低;而免疫表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是否正常、是否合并浸润症状对化疗有效率无影响.化疗后易合并肺部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预后差.结论HAL病情凶险,临床有一定特点,但诊断应进行以免疫表型为主的MICM分型.形态学表现为髓系白血病,合并重度贫血者以及有细胞遗传学异常者诱导缓解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应首选兼顾ALL和AML的方案或针对ALL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657例AML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657例AML患者中检出3q异常患者24例,检出率3.7%;在24例患者中,涉及3q21或3q26异常18例(75.0%),其中3q21q26异常11例(45.8%),包括9例 t(3;3)及2例inv(3);其余伴3q异常的6例患者,2例为t(1;3),t(2;3)、t(3;7)、t(3;11)及t(3;14)各1例.11例3q21q26异常的AML患者,其中3例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来,10例患者血小板正常或增高,骨髓形态学为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而在其余7例伴3q21或3q26异常的患者中均未见有血小板增高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24例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化疗疗效差,仅4例患者获得短期缓解,中位生存仅6.7个月.结论:AML的3q异常以3q21q26最为常见,且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无论是3q21q26还是其他异常的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7例初诊为 Ph染色体阳性 AML 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结合患者白细胞数、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的疗效和生存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h染色体阳性 AML7例 ,占同期 AML 患者的 3 .5 % ,细胞免疫表型伴淋系表达率高 (占 4 2 .9% ) ,CD3 4表达均阳性。完全缓解率为 4 2 .9% ,平均生存期 11个月。结论  Ph染色体阳性 AML在细胞免疫表型、形态学及临床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 ,疗效差 ,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经格列卫药物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探讨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选用BCR/ABL探针,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认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染色体核型由t(9;22)(q34;q11)变为t(21;22)(p11;q11)。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此患者核型应为46,XY,t(9;22;21)(q34;q11;p11)。结论变异Ph易位中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有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变异易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伴三系病态造血(AML/TMDS)的生物学特征及I临床意义。方法 对2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部分结合染色体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25例AML中30例伴有三系病态造血(TMDS),占13.3%。除M2以外的AML,以M6和M4较高;染色体异常改变的比例高。AML/TMDs( )比AML/TMDS(-)组CR率低,CR持续时间短。结论 AML/TMDS可能是一种有特殊生物学特性的AML新亚型,临床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检测159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AML1/ETO融合基因及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并对部分病人进行追踪检测及随访。结果 159例未经选择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中,31例(19.5%)有t(8;21)(q22;q22)易位,36例(22.6%)表达AML1/ETO融合基因,所有t(8;21)阳性的病人均存在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病人缓解率为80.6%(29/36),高于阴性病人(M,除外)的60.2%(56/93);AML1/ETO阳性病人经治疗后转阴并持续阴性者预后好,而持续阳性者预后差,由阴性转阳性者可预示复发。14例持续缓解超过18个月的病人AML1/ETO融合基因仅1例为阳性。结论 (1)RT—PCR法检测AML1/ETO mRNA敏感、快速,定期检测可监测微小残留病变。(2)单次PCR法扩增AMLl/ETO融合基因优于巢式PCR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1q2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8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其它类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21例具有11q23异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AML 10例,ALL 9例,在AML和ALL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10例AML中,6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有7种:del(11)8例;t(4;11)6例;t(1;11)3例;t(2;11)1例;t(5;11)1例;t(11;14)1例;t(11;19)1例。6例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4天。结论11q2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对17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了实验室和临床特点分析,并与正常或者高增生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骨髓涂片和切片的细胞形态,CD34的表达,细胞核型方面以及临床的转归都有不同于正常或者高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点,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不同.结论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很可能是其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意义。方法 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结果(1)APL患者32例中2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其中L型10例,S型10例,L型+S型6例。(2)1例M3患者伴t(9;17)染色体易位,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和S型均阳性,未见报道。结论 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L型和S型均阳性的M3。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染色体检测有助于M3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