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101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
目的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线粒体DNA基因D环(D-loop)区序列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ART的HIV感染儿童与21例正常对照儿童,提取两组儿童PBMC内DNA,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并测序。结果 ART组儿童PBMC内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数(6.29±2.25)bp高于对照组儿童(4.71±2.53)bp(P〈0.05),ART组患儿PBMC线粒体DNA D-loop区共有50个位点出现碱基改变,其中有3个位点的变异频率在两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16362T→C、131T→C、489T→C。结论 ART可能导致儿童PBMC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变异增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2只,于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 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1 d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第4、8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结论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53与ASPP2基因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例肝癌标本,分别提取DNA及RNA,PCR扩增p53基因,逆转录PCR扩增ASPP2基因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基因测序后进行突变分析.结果:24例肝癌患者中,p53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突变率是75.0%,在癌旁组织中的突变率为20.8%,P<0.01;肝癌组织中ASPP2与GAPDH的灰度比值平均为0.81,癌旁组织中为0.85,P>0.05,但是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ASPP2基因突变.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突变比ASPP2基因突变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的:探讨E2F1对XRCC1启动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意义.方法:PCR扩增XRCC1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GL3-Basic荧光报告载体上,与E2F1或突变的E2F1(132E)表达载体分别同时转染Sao2细胞;从基因Bank中调取XRCC1启动子序列和E2F结合位点序列分析其相关性;设计引物逐渐从5'端删除与E2F结合位点相关的序列,将PCR产物分别克隆至pGL3-Basic荧光报告载体上,转染至Sao2细胞.细胞裂解后与β-gal反应液一同保温,570 nm处读取吸光度值.结果:XRCC1与E2F1共转染后,可以诱导XRCC1荧光强度的增加;XRCC1启动子序列5'端-819~-803与E2F结合位点相关,删除5'端序列使荧光强度减少.结论:E2F1作用于XRCC1启动子序列,上调XRCC1转录. 相似文献
48.
TAT-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小鼠体内跨膜转导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TAT-EGFP融合蛋白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试验方法,探讨该融合蛋白经过胎盘屏障后在小鼠体内跨越各种生物膜转导及分布情况.方法:将重组表达栽体pET32-TAT-EGFP转化E ColiBL21,得到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注入孕鼠腹腔内,注射后第3天分别取母鼠和仔鼠组织,并做快速冷冻切片,观察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成功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3的TAT-EGFP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在小鼠不同组织细胞内分布,在小肠上皮分布最为明显, 并能透过胎盘及血脑屏障.结论:TAT介导的EGFP可在小鼠体内广泛跨膜转导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大分子活性物质进入细胞及其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苏红透骨散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兔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HuIth法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苏红透骨散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第4、8、12、24周后每组各取6只动物,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关节滑液NO水平。关节软片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LNEL)法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病理改变,进行组织炳理学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NO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实验组(8周,P〈0.05;12、24周,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总积分、软骨细胞病理改变积分和软片表层病理改变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关节液中NO含量显著相关。结论:苏红透骨散对兔膝关节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通过NO诱导途径减少软骨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