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固定导线稳定性关系,为临床判断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室间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按常规方法将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间隔患者193例,在导线螺旋旋出即刻测试COI,同时进行起搏参数测试.结果 按测得COI值分别为<5 mV、5 ~10 mV、>10 mV 3组,COI<5 mV组平均(3.85±1.01) mV,COI 5~10 mV组平均(7.74±1.63) mV,COI>10 mV组平均(10.63±0.55)mV.COI<5 mV组阈值为(0.83±0.16)V,高于COI> 10 mV组阈值(0.69±0.15) V(P< 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I<5 mV组发生心室导线脱位2例,COI表现为“顶天立地”的发生心室导线穿孔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结论 在室间隔起搏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术中应测试COI,测得COI应至少在5 mV以上,但COI过大将增加导线穿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主穿支供血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39例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单独或组合选择腓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结果 39例44处创面,采用腓动脉主穿支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2块(穿支蒂27块、游离5块),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穿支蒂5块、游离1块),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22 cm×10 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平均住院23 d(12~36 d).术后随访6~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足踝功能恢复满意,吻合神经者两点辨距觉2.5~5 cm,未吻合神经者术后1年以上均存在保护性感觉.结论 上述3种主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确切,合理个体化选择应用可修复不同类型小腿及足踝部创面;一期修复解剖清晰、血管条件好、手术设计灵活,可减少感染机会及肉芽瘢痕,利于功能恢复并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患者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中心2009年6月~2011年12月对56例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均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通过PTGD治疗,穿刺置管全部成功,成功率达100%。患者在穿刺引流术后24。48h内其畏寒、高热、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经过外引流胆汁2周后54例患者在拔除引流管时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治愈率达96.4%,无死亡病例。结论PTGD用于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不仅可以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感染,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行急诊手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国内外脂质体包裹血红蛋白的研究为基础,介绍了脂质体包裹血红蛋白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其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地综述。  相似文献   
35.
军队中小医院创建医学专科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解放军第359医院创建全军与军区医学专科中心的经验:整合资源,集成创新;尊重人才,依靠专家;抓住机遇,及时申报。创新发展是创建专科中心的核心内容;严格按标准创建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检测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抗原,采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92例HBsAg(+)、HBeAg(+)、HBcAb(+)病人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2.2%,HBV-DNA抗原阳性率为78.1%;134例HBsAg(+)、HBeAb(+)、HBcAb(+)病人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29.9%,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0.4%;160例HBsAg(+)、HBcAb(+)病人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1.3%,HBV-DNA抗原阳性率为15.6%;9例HBsAg(+)、HBeAg(+)病人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9%,HBV-DNA抗原阳性率为88.9%;52例HBeAb(+)、HBcAb(+)病人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9.6%,HBV-DNA抗原阳性率为7.7%;结论:前S1抗原与HBV-DNA、HBeAg阳性呈高度正相关,在防治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制定肠安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黄芩、芍药和甘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甲醇-水-磷酸(50∶50∶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重现性好。黄芩苷在9.6~57.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0%,RSD=3.10%。结论:上述方法可靠、实用,可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在连台白内障手术中麻醉护士实施术中麻醉监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照组的白内障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无麻醉护士,无MAC,手术由医师与巡回护士完成.实验组白内障手术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有麻醉护士1人实施MAC.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由40±5钟缩短到30±5分钟,术中高血压发生率从13.2%下降至4.7%,心律失常发生率从6.3%下降至1.6%.结论 能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减少术中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合肥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和氯菊酯抗性较低,抗性指数分别为2.20、2.30和3.19;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较高,抗性指数分别为4.85和5.16。结论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但以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为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合肥市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及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敌敌畏、三氯杀虫酯和氯菊酯抗性较低,抗性指数分别为2.20、2.30和3.19;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较高,抗性指数分别为4.85和5.16。结论自然品系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但以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