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常规化验、检查及术前准备后,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予以常规诊疗措施,按时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双下肢肿胀,经查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抗凝、溶栓、物理治疗.[结果]经积极治疗,下肢肿胀基本消退,血栓斑块稳定,避免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枪完全性闭塞.[结论]脊柱手术后DVT发生率高,多于出院后发生,因此应积极预防术后DVT发生,同前对于脊柱术后足否应用药物抗凝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3种柔性和动态固定在8个不同方位上承受轴向压缩载荷时的椎间盘高度,并与完整节段和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以评价柔性和动态的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抗压缩性能。 方法 采用新鲜成年家猪L2~5腰椎标本8例。切除后部结构后,L3~4分别行3种柔性和动态固定,以及常规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在8个压缩点分别对标本施加400N的前屈压缩、后伸压缩、左/右侧弯压缩、左/右侧前压缩、左/右侧后压缩载荷。通过Optotrak测量脊柱三维运动,计算L3~4椎间盘前缘高度变化。测试状态包括:完整状态,损伤状态下5.5 mm钛棒固定、3.0 mm钛棒固定、滑动棒固定、球窝连接固定。 结果 在前屈、侧弯、侧前压缩方向上,完整状态与各固定组间的抗压缩能力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在后伸压缩方向上,3.0 mm棒固定组的压缩高度与完整状态、5.5mm固定组间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组间的压缩高度无显著性差异;在侧后压缩上,损伤状态下各器械固定组均与完整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0 mm固定组与球窝连接组之间的压缩高度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柔性及动态固定后脊柱的抗压缩性能都得到提高。滑动棒固定整体上取得了与传统坚强固定相当的抗压缩性能。球窝连接固定在侧前或前屈压缩时抗压缩性能较差,但在后伸和侧后压缩上较好。细棒固定在后伸及侧后压缩方向上抗压缩性能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93.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X线平片显示胸椎退行性改变,仅其中3例的侧位片显示椎间孔处模糊骨化影.CT扫描显示胸椎椎板前缘凸向椎管的高密度影,椎管变窄,外侧型7例,弥漫型8例,结节增厚型8例.MRI显永黄韧带骨化病变呈低信号影,脊髓不同程度受压.23例患者共发现黄韧带骨化节段57个,骨化节段为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7例.病变累及上胸段(T1-4)3例,中胸段(5-8)7例,下胸段(T9-12)1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6例,合并胸椎间盘突出2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有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但在X线平片上容易漏诊;CT结合MRI检查是确诊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蕈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4.
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颈椎损伤是指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C3~C7椎骨、关节及韧带的损伤,包括颈胸交界部C7~T1.而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三柱"均遭到严重损害的脊柱损伤,多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5.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增生肥厚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增生肥厚退变
黄韧带标本来自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SS),平均年龄57.8岁。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DH)的黄韧带标本
设为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53.5岁。术前采用MRI的T1轴位加权像,经关节突平面精确测量两组黄韧带厚度;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法观察PDGF-β和PDGF-BB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
黄韧带中PDGF-B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Western Blot)测两组黄韧带中PDGF-BB的蛋白表达。结果退变增
生肥厚的黄韧带厚度(5.30±1.12)mm明显厚于对照组(2.80±1.53)mm(P<0.001)。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
0.05)。PDGF-β和PDGF-BB主要在增生肥厚黄韧带内呈阳性表达。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mRNA表达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13)。退变增生肥厚黄韧带的PDGF-BB 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PDGF-BB在增
生肥厚黄韧带内的过度表达,表明它在腰椎黄韧带增生退变导致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珍珠层粉在新西兰兔股骨髁内的成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植人新两兰兔股骨髁内的珍珠层粉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方式.方法 将珍珠层加工成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术后4、8和12周进行影像学检查及X线阻射度测定;相应时间点取材,进行硬组织切片处理及组织学观察:应用Image-Pro图形软件分析术后8、12周丽春红染色硬组织切片的成骨面积;对X线阻射度做统计学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成骨面积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X线片密度有轻度变化,未见到明确的新牛骨影像:X线的阻射度测定显示在不同时间点阻射度值逐渐降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可见到类骨质、编织骨和板层骨随时间变化生成量逐渐增加;图形分析显示出珍珠层粉明显的成骨面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珍珠层粉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内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在体内的生物降解缓慢.可能以骨诱导的方式成骨.  相似文献   
97.
MTT染色法检测化疗后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MTT染色法用于检测与区分化疗后活的与凋亡的骨肉瘤细胞可行性.方法 以手术切取的骨肉瘤组织的细胞建立凋亡细胞模型,采用MTT染色法检测.直接在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荧光染色方法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TT染色法可准确判定化疗后活的与凋亡的骨肉瘤细胞.并可清晰分辨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结论 MTT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方法,可用于化疗后肿瘤坏死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偏移和旋转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AIS患者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椎管前、后内壁及凹、凸侧内壁的距离和脊髓、椎体的旋转角度,将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的关系按Maruta分型分为O型、U型和R型,并分析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及脊髓位置与Cobb角、脊髓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顶椎区脊髓中心距脊柱凹侧、凸侧椎管内壁距离分别为7.13±1.89mm、13.68±2.93mm,距凹侧距离明显小于距凸侧距离(t=-9.56,P<0.01);距椎管内壁前、后缘距离分别为7.50±1.63mm、6.99±1.61m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22.p=0.23).椎体旋转角度为17,53°±6.70°,脊髓旋转角度为16.46°±9.16°,O型8例,U型13例,R型7例.脊髓旋转角度与椎体旋转角度、Cobb角及脊髓中心到凸凹侧椎管内壁的差值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5,P=0.01;r=0.43,P=0.02;r:0.64,P<0.01),与脊髓中心列椎管内壁前后缘的差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15).结论: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向凹侧偏移,椎体与脊髓都存在旋转,脊髓的旋转方向因人而异.在行后路脊柱矫形椎弓根螺钉置入时,应特别注意凹侧脊髓及神经根,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9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效果。方法对17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共33个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手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3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3.5ml,4例发生渗漏,渗漏率为12.1%(4/33),术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均恢复日常生活。结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止痛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
三维矫形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相关融合区的选择问题。方法:2001年-2006年在我院行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的AIS患者78例。男27例,女51例,年龄10~18岁,平均15.6岁,其中LenkeI型38例,Lenke Ⅱ型6例,LenkeⅢ型11例.LenkeⅣ型1例,LenkeV型14例,LenkeVI型8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560,顶椎偏距平均5.9cm。躯干偏移距离平均2.8cm。根据患者畸形类型和柔韧性选择融合范围。术后及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主弯冠状面的Cobb角、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距离。结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28个月,冠状面Cobb角平均残留230,矫正率为59%;终末随访平均丢失4.5^o,丢失率为8%;顶椎偏距平均残留2.7cm,矫正率为55%,终末随访时平均丢失0.5cm。丢失率为8.5%;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4cm。结论: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能有效改善AIS畸形。根据畸形特点选择正确的融合区进行适度的矫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