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01.
目的 观察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左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椎体间自体植骨加胸腰椎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经9~12个月的严格、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经15个月至4年,平均2.5年的随访,36例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及全身结核漫延现象,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界面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8°,治愈率达97.3%。1例手术后8个月出伤口流脓,经住院严格抗结核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2例3个月后消失,1例2年后取出内固定,症状消失。2例术后6周复查各有1颗螺丝钉松动和退出现象,但不影响植骨块愈合。5例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物,局部均骨性愈合。结论 Zplate-I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满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螺钉结构及固定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报道应用STB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间收治18例腰椎不稳患者,平均年龄42.5岁,双侧峡部裂伴腰椎Ⅰ°、Ⅱ°滑脱8例,双侧峡部裂合并椎间盘突出症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4例,单节段14例,双节段4例,均经动力位X线摄片明确有腰椎不稳。手术均采用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并横突间植骨融合5例,其余13例行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全部恢复正常工作或日常活动,X线摄片检查示内固定牢靠,稳定性良好,无松动及断钉。结论:在有效减压及植骨融合基础上,应用STB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系统操作简便,可以满足早期脊柱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3.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生长因子对鼠成骨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胎儿鼠成骨细胞,应用ACAS检测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瞬时增加;PDGF与BMP、TGF-β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Ca2+浓度升高有协同作用;ACAS能准确测量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论 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且与BMP、TGF-β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4.
颈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陈旧性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后路晤术治疗寰枢椎陈旧性脱位的疗效。方法:C地10例寰枢陈旧性位的患者行颈后路钢丝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Gallic法行C1-C2融合7例,枕颈钢丝法行枕颈融合3例。结果:经6-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3 ̄5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枕颈痛消失,4例脊髓病者3例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颈后路晤术是重新建立上颈椎稳定性 寰陈旧性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5.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的病例已有报道,多个钙化并导致相应节段椎体骨折的病例极为罕见,本院诊治1例儿童双节段椎间盘钙化,现将资料汇总如下。1资料与方法女,12岁,因“突发性颈部疼痛16d”入院。患者及家属诉于2006年12月26日起床后突然出现颈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烈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不能自行起床,四肢无明确感觉减退及活动障碍,家属帮助下站立后疼痛症状稍减轻,考虑“落枕”给予局部外敷,效果不佳。在当地医院行颈椎CT检查,考虑C4椎体病变。给予颈托固定,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疼痛,遂于2007年1月11日就诊于本院,行MRI检查,示C3/C4、C4/C5间盘…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探讨转移生长因子(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成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10、20、40、80、160ug/L梯度浓度的PDGF-BB培养细胞24h,以摄取^3H-TdR为细胞增殖指标检测细胞增殖状况。以4ug/L的TGF-β和10ug/L的bFGF培养细胞24h,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细胞PDGF-BmRNA的表达。结果 10~160ug/L的PDGF-BB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在普通培养条件下,细胞下表达PDGF-BmRNA;当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和bFGF,可见PDGF-BmRNA的表达。结论 PDGF-B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骨组织生长的储备因素,TGF-β和bRN  相似文献   
207.
临床科室科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临床科室科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本文阐述了确定科研主导方向重点突破;把好基金课题申请关;集中力量整体协调完成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8.
胸腰椎损伤手术治疗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分析胸腰椎损伤手术治疗失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1997年5月~2001年5月收治因手术失误而再次手术的63例,通过临床检查结合影像学X线平片、CT或MRI检查,对初次手术失误的原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63例初次手术失误原因,可分为二类:(1)手术方法选择失误:包括前、后路术式选择不当4例,椎管减压术应用不当8例,内固定器械选择不当5例;(2)手术技术应用不当,包括脊柱骨折复位不良29例,椎管减压不彻底28例,内固定技术不良32例,术中可疑伤及脊髓5例。结论:对胸腰椎损伤手术治疗需正确选择术式及正确应用减压及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09.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振动对去势SD雌性大鼠腓肠肌肌纤维的影响。方法48只4月龄SD雌性未育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势对照组以及4种不同振动参数去势振动组(去势振动I组:35-45Hz,0.05~0.1g;去势振动II组:35-45Hz,0.12~0.21g;去势振动III组:45-55Hz,0.05~0.1g;去势振动工、,组:45-55Hz,0.12~0.21g),各组置于振动台上的时间均相同,仅对振动组施加相应参数的振动干预,实验时间13周。比较各组大鼠腓肠肌肌纤维比例及横截面积。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腓肠肌纤维比例改变,横截面积减小,4种参数的复合振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此改变,其中振动Ⅳ组抑制腓肠肌纤维比例改变及横截面积减小的效应最明显。结论频率45-55Hz、强度0.12~0.21g的复合振动有助于抑制去势SD大鼠腓肠肌的肌萎缩改变。  相似文献   
210.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discnucle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2年3~6月,共施行PDN置换术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4岁;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4-5 17例,L5S1 3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6.7个月。均采用单枚PDN置入,PR725型15例,PR925型1例,PR525型1例,PW725型2例,PW525型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7例获得1~3个月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15.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84,P<0.01), 无早期假体移位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腰部酸痛和低热。结论PDN置换术能有效恢复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患者的椎间盘高度,近期效果肯定,多数国人适合置入单枚PR725型PD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