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91.
l实验资料l.lA骨细胞分离培养取流产胎儿颅骨,无菌条件下清除骨板内外软组织;将颅骨剪切成3mmX3mm,TE酶消化20min除去残留软组织,加数滴血清终止胰酶;再将其剪切成lmmXImm大小,0.5%11型胶原酶(Sigma)连续消化5次,每次20min,各次消化完毕即加人D-Hanks液吹打...  相似文献   
192.
四种髓内针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髓内内固定器械一带内锁髓内针,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6副新鲜人髓标本,人为造成肌骨中下1/3骨折并3cm的骨缺损,分别用自带内锁髓内针、国产的交锁髓内针、Ender氏针和梅花针内固定,对内固定后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用SPSS统计较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自带内锁髓内针的抗短缩刚度、抗旋围刚度接近于交锁髓内针,抗变曲刚度优于交锁髓内针。梅花针、Ender氏针的抗短缩、抗旋转、抗三点变曲刚度明显较自锁针和交锁针差。结论 自带内锁髓内针内固定在治疗长骨骨折中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要求。该器械结构合理、安全、简单、实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3.
珍珠层人工骨与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珍珠层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为选择更好的骨组织工程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5/10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实验室完成。采用模压成型专利技术,将珍珠层粉与消旋聚乳酸制成三维多孔材料,孔径200~500nm。将制作好的材料切制成8mm×8mm×2mm大小的块状,乙醇及去离子水湿化,自然干燥,高温湿热灭菌后备用。骨髓基质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捐献)。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珍珠层-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共同培养。实验分两组:珍珠层人工骨组加入块状的珍珠层人工骨,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噻唑蓝法进行细胞增殖等指标测定,考马斯亮蓝法微量测定细胞蛋白含量。结果: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珍珠层人工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培养3d,珍珠层人工骨组和对照组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39±0.02,0.37±0.03,P>0.05);培养7d后,珍珠层人工骨组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7±0.05,0.83±0.03,P<0.05)。③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7d时可见细胞在珍珠层人工骨周围密集生长。珍珠层人工骨组细胞生长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未见到细胞大量凋亡、衰老及异常分裂现象。④扫描电镜观察,共同培养第7天,可见梭形骨髓基质细胞大量紧密生长在珍珠层人工骨表面,呈集束状排列,边缘部分细胞可见到伪足。结论:珍珠层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而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4.
我们通过去势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去势大鼠关节病理改变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退变关节的生物学作用。材料与方法:取成年雌性SD大鼠54只,体重280~330g(平均305g),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势组(OVX)组和治疗组,切除卵巢12周后,给予治疗组尾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95.
目的:研究珍珠层人工骨对人成骨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珍珠层人工骨、聚乳酸(对照组)与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基质钙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在培养7d及14d后ALP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培养21d后可观察到骨结节,对照组没有骨结节产生.结论:珍珠层人工骨可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96.
目的观察PDGF-BB单独应用或与IGF-Ⅱ联合应用影响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酶消化分段收集法分离培养出人成骨细胞,利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产生甲臢结晶的含量,反映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生长情况。结果PDFG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生长,其有效浓度为10~150ng/ml,以100ng/ml作用最大;PDFG-BB与IGF-Ⅱ联合应用可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PDFG-BB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且与IGF-Ⅱ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7.
异种PDGF与复方BMP联合使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建庭  区伯平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2):764-768,T002
将牛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PDGF)与猪骨形态形成蛋白(p BMP)用于家兔桡骨中段2cm大段骨缺损的修复。经X线照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术后14~18周联合使用PDGF与复方BMP组的骨连接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PDGF和复方BMP组的骨连接率及生物力学强度均显著优于单用PDGF或复方BMP组。证明PDGF和BMP在加快骨缺损的修复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8.
自带内锁髓内针治疗长骨骨折的生物力学与临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髓内内固定器械———自带内锁髓内针 ,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同时小组病例临床应用 ,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6副新鲜股骨标本人为造成股骨中下 1/3骨折并 2cm的骨缺损 ,分别用自带内锁髓内针和国产的交锁髓内针内固定 ,内固定后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临床应用该针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 16例 ,用股骨远段骨折功能评定标准 (Kolmert 1982 )进行评价。结果 自带内锁髓内针的抗短缩刚度、抗旋转刚度以及残余角略小于交锁髓内针 ,但无统计学意义 ,抚弯曲刚度优于交锁髓内针。临床应用结果优 10例 ,良 4例 ,可1例 ,差 1例。优良率 87 5 %。结论 自带内锁髓内针内固定在治疗长骨骨折中固定可靠 ,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该器械结构合理、安全、简单、实用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对2010年7月~2017年12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3±10.2岁,病程3d~20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1.3±2.9分。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2枚钛板组(A组,n=49)和4枚钛板组(B组,n=16)。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耗材费用、JOA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应用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Giovanni D值法)、C2~C7 Cobb角、C3~C6椎管矢状径以及Pavlov比值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9.7±22.9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JOA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材费用A组为48850±2783元,B组为82474±26121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值比较C4椎管矢状径、C4 Pavlov比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术后6个月C3~C6椎管矢状径、C3~C6Pavlov比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术后6个月随访时较术前均有减小的趋势,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或4枚钛板固定均可达到有效支撑防止再关门,术后均可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趋势。应用4枚钛板固定在维持颈椎曲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0.
目的 观察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左侧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椎体间自体植骨加胸腰椎Zplate-Ⅰ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固定,经9~12个月的严格、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经15个月至4年,平均2.5年的随访,36例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及全身结核漫延现象,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植骨界面融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8°,治愈率达97.3%。1例手术后8个月出伤口流脓,经住院严格抗结核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3例术后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2例3个月后消失,1例2年后取出内固定,症状消失。2例术后6周复查各有1颗螺丝钉松动和退出现象,但不影响植骨块愈合。5例手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物,局部均骨性愈合。结论 Zplate-I型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在脊柱结核手术中,局部稳定脊柱的治疗效果满意,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螺钉结构及固定方法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