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及1-3岁儿童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为海南省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和系统抽样方法抽样,调查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麻疹疫苗免疫史,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免疫史和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海南省2010年7岁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95.7%;接种1针的抗体阳性率为94.1%,接种2针及以上者为9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7,P〈0.05)。各市县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2.5%以上;1-3岁和5-7岁两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96.1%,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5);1-3岁儿童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8.1%。结论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维持在高水平,已经形成了牢固的保护屏障,有效控制麻疹病毒传播,为海南省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
黄芳  陈少明  邱丽  李臻  曾昭长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27-1329
目的 对比海南省2009年-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掌握其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进一步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采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检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等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监测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9年网络报告11845例病例,其中243例重症病例;2010年网络报告25142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重症病例277例.2010年每月发病与2009年同期比较均明显增加,发病高峰提前,持续时间更长;2009年与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人群分布相似,两者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96∶1与1.91∶1;两者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95.18%和96.02%,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74.16%和78.95%;2010年重症病例中CA16阳性率(6.49%)比2009年(0.49%)有所增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P<0.05).结论 海南省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仍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有流行范围广,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防控难度加大,需做好长期备战.由于重症病例中CA16阳性率逐渐增加,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海南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以下简称AEFI)监测和与处置情况,为今后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或应急免疫活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全省建立疑似病例救治绿色通道,所有疑似病例通过全省AEFI监测系统上报,同时送定点医院免费救治,及时进行调查诊断,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个案数据,评价处置效果。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监测报告AEFI 573例,报告发生率为7.41/万;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4.70/万,异常反应为1.42/万,偶合症为1.09/万;76.79%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就诊后24h内报告率达94.07%,报告后48h内调查率达99.65%。86.4%异常反应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发生率为1.07/万;其它较严重反应为过敏性紫癜、脓疱疹、热性惊厥、血管性水肿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分别为0.03/万、0.03/万、0.02/万、0.01/万和0.01/万。15例严重的AEFI中,异常反应9例,占60%,偶合症4例,不明原因2例;除一例偶合病毒性心肌炎死亡外,其它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强化免疫活动建立敏感的AEFI监测系统、医疗机构绿色救治通道、及时处置AEFI病例非常关键,针对不明原因的、偶合症的病例需进一步实验室诊断准备,才能保证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4例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列腺症状好转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耐受或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结束后前列腺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惠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5.
对32例大剂量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的病人在持续72h~96h输液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并注意化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使病人顺利完成了化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综合分析2000年4月-2003年4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32例患者根据AO原则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型骨析相应采用钛板螺钉内固定、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术后加中药外敷。结果:随访了全部患者,功能满意者26例,占81.25%;功能尚可者5例,占15.62%;功能不满意者1例,占3.13%。加敷中药者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经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锻炼,可以使腕关节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加敷中药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1年内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片组(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每日晨起空腹服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0.6 mg,1次/d(第1周)、1.2 mg,1次/d(第2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AT),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格列齐特缓释片。  相似文献   
69.
患者,男,39岁.因"剑突下及背部疼痛伴黑便1周"于2013年2月16日入院.1周前患者于运动中突发剑突下及后背部疼痛,静息后有所缓解,仍有隐痛,胸廓伸展时疼痛明显,伴黑便,便稀,每日1~2次,无恶心、呕吐、呕血等不适,无近期进食动物血制品史.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2009~2012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海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135 472例,年均发病率391.09/10万。报告重症病例2008例,重症发生率5.80/10万,死亡病例57例,死亡率0.16/10万。发病呈现4~7月(3~5月)和9~11月两个高峰,病例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1~2岁组发病率最高,为9 195.00/10万。男女性别比例1.82: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发病率高。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比例高。EV71阳性比例与重症病例比例变化呈正相关(Sperman秩相关系数0.706,P=0.000)。结论海南省为手足口病的高流行区,开展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