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6排CT在腔外型胃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外型胃间质肉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腔外型胃间质肉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5例腔外型胃间质肉瘤中,12例胃腔外软组织肿块直径>5cm ,8例有气体及造影剂进入软组织肿块的坏死囊腔内,13例有周围肠管及周围脏器不同程度受压、移位;16排CT血管造影动脉期均显示肿块由胃动脉供血。结论:16排CT能清楚地显示腔外型胃间质肉瘤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16排CT血管造影动脉期能显示肿块供血的来源血管,对腔外型胃间质肉瘤的定性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技术的日趋发展,顺磁性造影剂在临床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并提高了MRI的诊断效果。由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的造影剂维影钆胺(Gd—DTPA),是国内首家推出的MR顺磁性静脉内造影剂。现就我院首批使用该产品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CT与病理对照研究探讨CT诊断节细胞神经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均为巨大实性椭圆形肿块,肿块包膜均完整、边缘光滑清晰;8例肿块分别位于右后中下、左后中下和右后下纵隔,均沿脊柱生长,无椎间孔扩大,向下伸入膈脚后;8例肿块密度均欠均匀,3例肿块伴有一砂粒状钙化影,平扫时CT值为23~33Hu;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8例肿块均呈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静脉期8例肿块内均见有一条线形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些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4.
1.对象:霉菌性副鼻窦炎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3岁,全部病倒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脓血涕伴腐臭味31例,脓血涕伴鼻塞4例;查体见中鼻道脓血性分泌物,中鼻甲粘膜浅表糜烂,慢性充血。3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  相似文献   
25.
磁共振成像(MRI)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较先进的影像诊断方法,给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但MRI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为选择好适应证,本文拟通过35例住院病人胸部MRI检查结果作一分析,以便临床医师作出正确选择。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5例均为住院病人,分别来自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男21例,女14例,年龄18~84岁,平均63岁。1.2方法:每例病人均作X线及MRI检查。X线检查设备采用东芝850mAX线机,常规胸部正侧位检查。MRI检查设备用深圳安科公司ASP0.15永磁型磁共振扫描机。采用SE序列,T1W1取TR/TE500ms/3…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或膀胱镜证实的输尿管狭窄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并经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且与手术或膀胱镜结果及静脉尿路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狭窄段输尿管的管壁和管腔内的直接CT征象,并可拉直准确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诊断符合率为95.24%。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结石伴输尿管炎性狭窄2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阴性结百伴输尿管炎性狭窄11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诊断输尿管炎性狭窄10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诊断输尿管癌性狭窄8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在诊断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及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是在其尿路成像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重建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所做的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图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Segment)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60例患者2例冠脉成像不良,不能用于影像诊断;33例冠脉成像未提示明确异常;21例冠脉成像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4例4枚支架有两枚支架显示通畅,1枚支架疑有软斑块形成,1枚支架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管腔II~III度狭窄情况及冠脉斑块形成情况,较好地评估冠脉支架植入情况,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较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技术要点及成像效果。方法5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0.5s螺旋扫描、分段(Segment)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原始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冠脉各支的显示情况及病变情况。结果56例患者21例冠脉成像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33例冠脉成像未提示明确异常;2例冠脉成像不良,不能用于影像诊断。较好而便捷地显示冠脉管腔Ⅱ~Ⅲ度狭窄情况及冠脉斑块形成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优良的无创性冠脉成像方法,可获得对冠心病诊断的高质量和准确的冠脉成像图像,部分图像出现伪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心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和最佳重建相位窗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患者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按心率分成≤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和≥81次/min分成第1~4组,将冠状动脉图像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1~3分,评价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并优选出各组显示冠状动脉的最佳相位窗。结果对每位患者4条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及图像质量进行研究。心率≤60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86.7%;心率61~70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62.5%;心率71~80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40%;心率≥81次/min,可用于分析的图像占12.5%。第1、2组与第3、4组间冠脉总的检查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所有冠状动脉节段以75%相位窗为最佳;第2组冠状动脉节段以75%为最佳相位窗占89.5%,第3组左右冠状动脉以45%和75%为最佳相位窗分别占45%和55%,第4组全部冠状动脉节段以45%为最佳相位窗。结论心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心率70次/min以下冠状动脉最佳相位窗通常为75%,心率71次/min以上时,应该以30%~90%多相位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