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5篇
  3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婷婷  刘宁 《北京中医》2007,26(1):32-33
《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丹波元坚释曰:"此非邪凑则气虚之谓,言气所虚处,邪必凑之."邪,即邪气,包括了六淫病邪,以及食积、虫积、水饮、痰浊、瘀血和情志内伤等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的有害因素.正,即正气,主要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经文,强调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正气不足是内在因素,是发病的根本,而邪气的侵入是外部因素,是发病的条件.此理论可以说是中医发病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至今仍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历代医家对此理论均有发挥,并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本文仅对后世部分代表医家在发病学上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82.
氯气接触者鼻灌洗液某些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灌(NAL)认中氧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探讨氯气对上呼吸道损害的机制,以及NAL在职业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名工人接触氯气前,接触氯气4周后鼻灌洗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H),维生素C的含量及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接触氯气后,鼻灌洗液中NO及GSH含量显著升高,未发现MDA,SOD,维生素C浓度有显著性改变。结论 氧化及抗氧化平衡状态的改变在氯气损害呼吸道的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鼻灌洗方法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适宜于职业医学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83.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随 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动物模型用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40±5)mm Hg(1 mm Hg=0.133 kPa).维持90 min后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乳酸林格液进行复苏。复苏后4 h 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BALF-NE)活性、肺叶湿/干重比 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休克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MPO含量、BALF-NE活性以及湿/干重比均较假手 术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乌司他丁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休克组(P均<0.05)。结论 蛋白酶抑 制剂乌司他丁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时能够抑制肺MPO和NE活性,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减轻缺血-再灌注 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小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探讨小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51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围术期维持BIS<50。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CPB前(T3)、CPB后(T4)、手术结束关胸后(T5)的SBP、HR、CVP、平均肺动脉压(PAP)和肺动脉楔压(PCWP)。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SBP明显下降,T2~T5时HR明显减慢(P<0.05),T4、T5时CVP、PAP及PCWP均明显著降低(P<0.05)。14例(27.5%)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围术期死亡2例(3.9%)。术前及术后早期(7~14d)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左心室瓣膜术后早期易发生低心排,应积极防治;缩小的左室舒张末径在术后早期不会立即恢复,要对心肌功能予以较长时间的维护以保证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5.
乳房肥大症和乳房下垂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畸形。不仅影响形体美感,而且可因乳房重量较大引起肩、颈、背部疼痛;以及乳房下皱襞湿疹、糜烂。给女性带来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和压力,甚至失去自信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勇气。矫治巨乳和垂乳具有美容和临床治疗的双重意义[1]。矫治巨乳和垂乳  相似文献   
86.
陈婷婷 《当代护士》2014,(12):140-141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HN)是指血清钠浓度〈135 mmol/L[1]。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较高,占住院患者15%~30%[2]。而严重低钠血症(血清钠〈120mmol/L)患者病死率可能超过50%[3~4]。老年患者症状体征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因此,正确认识低钠血症并及时干预低钠血症在临床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7.
<正>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是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一种手段,是将标有病人基本信息的标识带系在病人手腕或脚腕上进行贴身标识,能够有效保证对病人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目前使用的纽扣式腕带,病人戴上后不方便取下,若取下就损坏,无法再戴上,皮肤科大部分病人进行药浴治疗后致腕带沾水,出现字迹模糊,不易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TCD检测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62例头晕患者,应用TCD探测双侧MCA、ACA、VA及BA。结果:262例中,142例(54.20%)血流速度增快,70例(26.72%)血流速度减低,50例(19.08%)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异常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500,P0.05)。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女性)或减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前循环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变化轨迹,为探寻该类患者恐动症最佳干预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05例PCI术后的AM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恐动症量表、心因性焦虑问卷,分别在住院1周内(T1)、出院2周后(T2)、出院3个月后(T3)3个时间点,测评患者恐动症和心因性焦虑程度。 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3个时间点恐动症得分分别为(40.82±5.40)、(41.90±4.60)、(37.40±3.35)分,高于常模(32.20±7.4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年龄及心因性焦虑程度是PCI患者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P=0.022,P=0.048,P<0.001)。进行协变量控制后,时间与年龄交互作用显著(P=0.013),T1和T2时间点与心因性焦虑交互作用显著(P=0.001,P<0.001)。 结论 受到时间、年龄和心因性焦虑的交互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及出院3个月内恐动症水平均较高,且T2时间点内中青年组恐动症程度与心因性焦虑程度显著高于老年组;恐动症整体变化轨迹显示,在急性康复期小幅增高,之后随时间延长逐步降低。AMI患者PCI术后恐动症持续时间长,有必要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部的192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92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中,感染者家属占86.5%(166/192),感染者家属及朋友的HIV感染率为36.5%(7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者的关系为配偶或性伴(OR=4.464,95%CI:2.128~9.366)、同性恋/双性恋(OR=4.523,95%CI:1.676~12.209)、吸毒(OR=6.755,95%CI:1.720~26.528)是感染者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与感染者感情关系亲密(OR=0.229,95%CI:0.097~0.539)是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与其存在着性关系,故感染HIV风险较其他亲友高,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亲密的配偶或性伴较感情疏远者感染HIV风险低。同性恋/双性恋、吸毒是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关于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关系和除配偶或性伴以外其他亲友感染HIV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