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2篇
  2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法与手工吻合法的疗效,对比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行食管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217例.其中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法组136例,手工吻合法组81例,评价疗效.结果 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3例(2.2%);手工吻合组9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感染机械吻合组4例(2.9%),手工吻合组12例(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在机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胃食管机械吻合法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术后颈部切口的感染率,较手工缝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2.
丹参粉针剂对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对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20例初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常规降压组)或丹参粉针剂治疗组(丹参治疗组),每组60例。丹参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日,共2周。另入选50名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观察前及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现象,具体表现为TT、PT和APTT下降,Fg、PLT、PAI-1和DD升高,t—PA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善,表现为TT、PT和APTT延长,Fg、PLT、PAI一1和DD下降,t—PA升高;与常规降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丹参粉针剂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与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患者322例,转移率52.6%。清扫淋巴结16513枚,转移1128枚,转移度6.8%。胸部淋巴结转移245例,转移率40%。胸部淋巴结清扫总数8510枚,转移639枚,转移度7.5%。腹部淋巴结转移191例,转移率31.2%。腹部淋巴结清扫总数7765枚,转移458枚,转移度5.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腹部淋巴结转移、T分期、胸部淋巴结清扫数、分级、病变长度以及年龄是胸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瘤栓、贲门受侵、胸部淋巴结转移数、部位、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病变长度是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114.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胸段食管癌现代二野淋巴清扫术101例的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2.67%,转移度18.21%。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8%.转移度为14.05%;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4.8%,转移度为21.75%。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上段、腹部淋巴结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均是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病变位于食管上段、腹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为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胸段食管癌手术应常规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病例强调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在25℃下与腹膜透析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匹胺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混合均匀后,在25℃下于0、1、2、4、6h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同时记录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0~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基本稳定,头孢匹胺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80例食管癌患者中,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76例,转移率为27.1%.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979枚,转移118枚,转移度为12.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数、脉管瘤栓、胸部淋巴结转移数、腹部淋巴结转移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以及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117.
陶开义  陈奇勋  赵强 《中国肿瘤》2016,25(3):226-232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与传统Ivor-Lewis手术对Ⅰ、Ⅱ期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手术的I、Ⅱ期食管癌患者112例,其中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53例,传统Ivor-Lewis术式59例.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及EORTC QLQ-OES18中文版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月、6月及12月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月两组总体健康状况和功能领域评分相比术前基线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相比,总体健康状况(37.25±15.03 vs 27.34±12.38,P=0.000),躯体功能(49.93±8.04 vs 36.73±13.34,P=0.000),角色功能(38.89±10.36 vs27.78±14.88,P=0.000),胸腹腔镜组评分优于Ivor-Lewis组.在症状领域,术后1个月两组症状(疲劳、疼痛、失眠、食欲下降、腹泻、恶心呕吐)评分比术前基线显著性升高,两组相比,疲劳症状(50.33±14.80 vs 58.87±18.30,P=0.009),疼痛症状(54.58±16.01vs71.64±14.42,P=0.009),返流症状(33.66±15.45 vs 46.78±15.8,P=0.000),胸腹腔镜组评分优于Ivor-Lewis组.术后6月及12月,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及症状领域较术前恢复趋势,其中疲劳、疼痛、返流症状在术后1月、6月、12月胸腹腔镜组均优于Ivor-Lewis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总体术后近期生活质量优于Ivor-Lewis手术.  相似文献   
118.
作者参照国外的方法,结合国内的特点,介绍采用化学消化,机械分离和离心提纯的方法制备胰腺腺泡的过程,并对每一过程的意义和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柴胡舒肝散联合雷贝拉唑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垫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柴胡舒肝散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3. 45±1. 08) vs (4. 28±1. 76)μg/L]和TNF-α[(9. 35±2. 79) vs (10. 64±3. 0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GF[(0. 84±0. 26)vs (0. 72±0. 22) ng/ml]和TGF-α[(7. 55±1. 93) vs (6. 01±1. 86)μ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 3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 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2. 06%vs 71. 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8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 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柴胡舒肝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提高生长因子水平,进而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20.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86-1791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