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比较。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分别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LC术式治疗,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血淀粉酶、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CBDE+LC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3.49±22.56 min、51.04±15.05 mL,均大于ERCP+LC组(87.89±18.33 min、16.84±6.58 mL,P<0.05),术后血淀粉酶及住院费用是LCBDE+LC组小于ERCP+LC组(86.23±16.58 U/L vs 303.31±46.32 U/L,21446±8739 元 vs 25419±8953元,P<0.05),LCBDE+L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RCP+LC组(5.68% vs 14.29%),中转开腹率则是高于后者(5.68% vs 0),结石残留率无显著差别(2.27% vs 1.43%)。结论〓LCBDE+LC术式在术后血淀粉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方面较ERCP+LC为优,但在实际诊治中,应坚持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ERα-/ERβ-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乳腺癌细胞株SK-BR-3(GPR30+,ERα-/ERβ-)进行研究,用不同水平的雌二醇进行处理,同时将GPR30的siRNA和阴性对照的siRNA转染进入细胞.处理24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侵袭情况.结果 雌二醇处理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细胞活力以及侵袭细胞的数目;转染GRP30-siRNA能够显著降低GPR30的mRNA含量,抑制效率为75.42%;雌二醇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以及侵袭数目均高于对照组,雌二醇联合GRP30-siRNA组的细胞活力以及侵袭数目均低于雌二醇处理组(P<0.05).结论 雌激素能够促进ERα-/ERβ-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受体GPR30可能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3.
陈坚平  方玉婵  申楼 《中药材》2016,(10):2315-2317
目的:制备熊果酸-PLGA纳米粒(UA-PLGANP),并考察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初选UA-PLGANP的制备条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最优处方。结果:实验制得的UA-PLGANP平均包封率为56.77%,平均粒径为99 nm,Zeta电位为78.5 m 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UA-PLGANP呈球形且粒径均一。结论:UA-PLGANP的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优选的工艺方法适用于UA-PLGANP的制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HabibTM 4X联合血管夹在腹腔镜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应用HabibTM 4X联合血管夹行腹腔镜肝硬化肝癌切除3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病例跟踪随访。结果 31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其中有15例不规则肝切除,13例肝左外叶切除,3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手术时间45~360 min,平均(165±67)min。出血量10~900 ml,(168±177)mL。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脐缘穿刺孔处肝圆韧带出血;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肝断面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和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9±2)d。31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无死亡病例。4例肝细胞癌分别术后2、4、5和8个月后出现肝内转移复发,1例肝细胞癌术后5个月出现肝内以及肺部转移,均行TACE治疗;余26例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HabibTM 4X联合血管夹在肝硬化肝癌中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理想的腹腔镜断肝方法,其合理使用可明显降低出血以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我院成立信息科,继门诊药房联网之后,中心药房也实现微机联网管理.本文主要介绍微机联网管理对我院传统中心药房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设计合成菲并咪唑衍生物L271,并研究其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 以1,10-邻菲啰啉-5,6-二酮和2-甲基苯甲醛为原料,运用微波辅助合成技术制备了菲并咪唑衍生L271.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研究菲并咪唑衍生物L27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在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L27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孵化率、死亡率和畸形率的影响,评价L27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 经电喷雾质谱技术(ESI-MS)表征确证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L271.新合成的菲并咪唑衍生物L27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尤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IC50值达到(8.38±0.09)μmol/L,与同等条件下吡柔比星的抗肿瘤活性相当[IC50=(6.97±0.0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L271浓度≥15μmol/L暴露组能够引起斑马鱼出现尾鳍萎缩、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和心包囊水肿等畸形现象;L271浓度≥30μmol/L可显著降低斑马鱼的孵化率和提高死亡率(P<0.05);在48、72、96 hpf时,L271对斑马鱼胚胎半致死浓度LC5o分别是37.331μmol/L(95%CI:35.535-39.301)、34.911μmol/L(95%CI:33.213-36.729)、30.283μmol/L(95%CI:29.590-30.980);在L271浓度≥15μmol/L时,随着L271浓度的逐渐增加,各暴露组正常胚胎百分率渐下降,胚胎死亡率逐渐上升,而胚胎畸形率先升后降.结论 L271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与吡柔比星的相当;L271浓度≤10μmol/L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探讨它们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 50例、肝硬化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PTTG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PTTG和Survivin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TTG和Survivin异常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总结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为107例患者行LS,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4例,脾淋巴管瘤3例,脾错构瘤2例,脾结节样增生1例,脾脉管瘤1例,淋巴瘤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76例。结果:105例成功完成全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血,再次手术探查止血,其中1例经腹腔镜探查止血,1例开腹探查止血。28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1例联合行阑尾切除术、3例联合行肝切除术;53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50~245 min,平均(122.5±55.6)min;术中出血量30~1 000 ml,平均(206.8±212.7)ml;术后住院5~15 d,平均(6.3±2.8)d。结论:LS安全、微创,术中应细致解剖,仔细操作,防止出血并安全有效地处理脾蒂是L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观察组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更适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sonj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结直肠黏膜(P<0.001),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1),相关分析显示Smo及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P<0.001).结论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Smo和Glil蛋白的高表达有关,可能与Smo蛋白高表达上调其下游转录因子Glil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