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5篇
  免费   852篇
  国内免费   912篇
耳鼻咽喉   342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823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2278篇
内科学   1883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605篇
特种医学   10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258篇
综合类   6115篇
预防医学   3143篇
眼科学   435篇
药学   2406篇
  19篇
中国医学   2763篇
肿瘤学   66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1230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270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1075篇
  2005年   1097篇
  2004年   1151篇
  2003年   1058篇
  2002年   948篇
  2001年   870篇
  2000年   880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692篇
  1997年   689篇
  1996年   681篇
  1995年   642篇
  1994年   604篇
  1993年   467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405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60篇
  1988年   263篇
  1987年   253篇
  1986年   206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179篇
  1983年   151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95篇
  1979年   68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28篇
  1964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小儿室缺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随访82例VSD伴AI病儿的诊治和预后情况,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VSD合并AI发生率约为7.07%,其中干下型VSD伴AI占总数的19.58%;膜周型为4.18%。本组82例中64例单纯行VSD修补术,18例行VSD修补加主动脉瓣成形术。术后随访5个月~12年,无并发症,无近远期死亡,残余反流无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AI的程度、VSD类型及术前心胸比率等对选择手术方法有指导意义,且对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自1994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共收治双侧锁骨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5~67岁.除1例老年患者外均为青壮年患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肾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表达的关系。 方法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1)高血压未治疗组;(2)普通降压组(利血平50 µg·kg-1·d-1+二肼苯达嗪6.25 mg·kg-1·d-1+氢氯噻嗪6.25 mg·kg-1·d-1); (3)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5 mg·kg-1·d-1);(4)大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kg-1·d-1)。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 结果 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76±18) 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191±25) mm Hg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43±16) mm Hg, 普通降压组收缩压为(137±27)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尿蛋白排泄率为(16.78±3.50)mg/24 h,较普通降压组(27.94±12.79)mg/24 h显著降低(P < 0.05)。未钳夹侧肾脏病理改变轻,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球损伤指数为18.04±7.76,与普通降压组27.92±6.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微动脉壁/腔比为1.75±0.38,与普通降压组2.16±0.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mRNA表达上调。 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肾内AT2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I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体会。方法16例I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经术前彩超扫查和磁共振水成像(MRCP)检查确诊,均行扩张部胆管(囊肿)黏膜剥除和胆一肠Rouz—en—Y吻合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2周后痊愈。其中12患者例获得5—10年随访,1例偶发反流性胆管炎,1,2次/年,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胆管扩张部黏膜剥除加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I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疗效好。但在急性感染发作期,可先行抗感染治疗或扩张部胆管外引流术,待症状控制、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为避免二次手术,结合冰冻病理特点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首次手术的合理术式.方法 随访近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复诊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96例.比较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单侧组)与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双侧组)两种术式的转移复发率.比较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组)与非清扫组(非清扫组)的转移复发率和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 术中冰冻病理能够确诊为癌53例(55%).无论高低危人群,单侧组与双侧组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与非清扫组转移复发率在高低危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率在高危人群(P =0.040,P<0.05)和低危人群(P =0.037,P<0.05)均较非清扫组高.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病理确诊难度高,首次术式合理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中探查无明确淋巴转移者不作预防清扫.  相似文献   
996.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7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方法对 1988年 5月至 2 0 0 1年 7月临床收治的 78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 ,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 ,共栓塞 86根动脉 ,其中胃左动脉 4根、胃十二指肠动脉2 1根、肠系膜上下动脉分支 5 9根、隔动脉 1根及肝动脉 1根。全部患者随访 1~ 10年。结果技术成功率 10 0 % (86 /86 ) ,立即止血 10 0 % (78/78) ,2 0 5 % (16 /78)复发出血。 78例患者中 71例出现腹痛、4 9例腹胀等轻微合并症。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997.
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BMP-7在BMSc中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中出现阳性结果,未转染的BMSc中未见阳性结果出现.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BMSc中,并有外源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本介绍在全胃切除后应用间置空肠一层缝合法重建消化道的技术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在全胃切除术间置空肠一层间断全层缝合法重建食管空肠吻合口和空肠空肠吻合口。结果 对34例全胃切除患采用间置空肠一层间断全层缝合法重建消化道。所有患均顺利康复,无吻合口瘘、梗阻或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在间置空肠中采用一层间断全层缝合法重建消化道吻合口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腰椎间盘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合成和基因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 β1(TFG - β1)表达分布规律及其细胞来源。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16例胎儿期、8例生长期、12例成熟退变期和 2 7例突出椎间盘中TGF - β1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结果胎儿椎间盘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出现阳性免疫染色 ,并对TGF - β1mRNA呈强表达 ,阳性率为94 .3% (15 / 16 ) ;生长期椎间盘中软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7.5 % (7/ 8) ,与胎儿期相比差别不显著 (P >0 .0 5 ) ,表达量低于胎儿期 (P <0 .0 5 ) ;成熟退变期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组织中软骨样细胞、巨噬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37.4 % (10 / 2 7) ,低于胎儿期阳性率 (P <0 .0 5 )。结论 胎儿期、生长期和破裂型突出椎间盘组织可产生内源性TGF - β1,提示TGF - β1可能是腰椎间盘发育、生长和退变过程中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2月63例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病例的一般状况、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脊柱损伤节段、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合并伤、颈椎脊髓损伤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过程及结果,总结其早期死亡的原因。结果本组49例因呼吸衰竭死亡,8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癫痫发作导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因多发伤导致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死亡。结论呼吸衰竭为颈椎脊髓损伤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与脊髓损伤节段及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