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1 2月完成随访的17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内镜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7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105例,女69例;年龄9~79岁,平均40岁.按照海口会议标准[1]:1型1期13例(7.5%),1型2期18例(10.3%),1型3期6例(3.4%);2型1期13例(7.5%),2型2期86例(49.4%),2型3期20例(11.5%);3型18例(10.3%).有一次手术史者12例,二次或以上手术史者7例.头痛1 04例,鼻塞172例,脓性鼻涕147例,嗅觉减退114例.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鼻窦CT扫描与鼻内镜检查,16例经下鼻道穿刺行上颌窦内镜检查,以明确上颌窦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鼻息肉患者入院即开始给予地塞米松10 mg,每日静脉滴注,3天后手术.术后常规应用辅舒良、雷诺考特气雾剂喷鼻至术后1~3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和川芎嗪单独和联合治疗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蛋白-1(sTRE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影响,观察其抗炎和抗氧化效果.方法 建立重度烫伤内毒素血症SD大鼠模型80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胰岛素组(腹腔注射胰岛素)、川芎嗪组(腹腔注射川芎嗪)、联合组(腹腔注射胰岛素和川芎嗪)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20只.测定各组伤前,伤后1、3、5和7d血浆sTREM-1、ICAM-1、MDA和SOD水平变化.结果 4组伤后各时间点血sTREM-1和sICAM-1以及MDA水平均高于伤前(P<0.01),SOD水平低于伤前(P<0.01).胰岛素组、川芎嗪组和联合组伤后各时间点血浆sTREM-1、sICAM-1以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伤后各时间点血浆sTREM-1、sICAM-1和MDA水平均低于胰岛素组和川芎嗪组(P<0.01),SOD水平均明显高于胰岛素组和川芎嗪组(P<0.01).结论 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存在过度炎性反应和氧自由基损伤,胰岛素和川芎嗪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且联合治疗比单独治疗效果好;胰岛素和川芎嗪联合治疗可作为防治严重烫伤后过度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对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20例(伤椎处置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3例(伤椎未处置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5个月时伤椎处置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伤椎未处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置钉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能重建椎体高度且能长期维持,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庆市育龄妇女不孕率的地理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趋势面模型探讨重庆市各区县育龄妇女不孕率的空间分布趋势.结果:在东部地区不孕率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在西部地区则变为由南向北逐渐增高,东北部最低,东南和西北部最高.结论:重庆市育龄妇女不孕率呈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其地理危险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红细胞G6PD缺陷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G6PD缺陷症的诊断率。方法应用MHB-RT和G6PD/6PGD紫外直接比值法同时对10年来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脐血进行G6PD检测。结果G6PD缺陷者总检出率6.76%(775/11462),与本地区报道的发生率5.39%比较,有显著提高。其中男性发生率5.18%((300/5795)),女性发生率8.38%(475/5667)。MHB-RT法和G6PD/6PGD紫外比值法对男性G6PD缺陷者100%检出;在女性杂合子检测中,G6PD/6PGD紫外比值法有6.15%(29/471)的假阴性;若单纯检测G6PD酶活性,有35.88%为假阴性。MHB-RT法有6.46%(691/10687)的假阳性。结论应用MHB-RT法与紫外比值法联合检测女性杂合子检出率比本地区发生率6.13%有显著提高。两法联合检测能更客观更准确诊断G6PD缺陷症,尤其对女性新生儿早期诊断,可减少漏诊和误诊,可减少因G6PD缺陷而造成的新生儿黄疸,核黄疸甚至死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基层医院也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于人白血病细胞的培养早在五十年代末已开始探索。1976年建立了第一个粒单型白血病细胞系,以后相继又有粒单、粒及淋巴细胞系的建立。但尚未见建自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系。我们于1982年9月从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下称急单)患者外周血建立了一个急单白血病细胞系(命名为H_(829))至今已18个月,传至81代。现将其建系情况及某些生物学特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与复方土槿皮酊治疗足癣的临床对照,观察复方薰衣草酊对足癣等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2例手足股癣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复方土槿皮酊涂抹,实验组用复方薰衣草酊喷洒。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治愈率(73.4%)高于对照组(36.2%),P<0.01。②实验组总有效率(89.1%)高于对照组(58.6%),P<0.01。结论复方薰衣草酊治疗真菌感染治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和嗜热链球菌治疗,对照组单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大便检测结果、内镜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粪检真菌感染、细菌计数减少,杆球比例倒置比例较少,腹泻症状总有效率高。两组治疗前内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菌在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荣卡彬  李运雄  陈冬  陈和平 《广东医学》2006,27(7):1050-1051
目的初步评价反向点杂交法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效能。方法使用反向点杂交法对1 004例疑似β-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基因诊断。结果1 004例外周血样品中有283例β-地中海贫血。共发现11种突变,其中CD41-42(40.89%),IVS-2-654(22.68%),CD17(12.71%),TATAbox-28(14.43%),CD43 (3.78%)和CD26(1.72%),占突变的95%以上。结论反向点杂交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普通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分子检测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