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3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604篇
内科学   45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80篇
综合类   1312篇
预防医学   52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535篇
  3篇
中国医学   414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应用牵张成骨整复腭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应用研制的腭裂整复牵张装置行腭裂牵张成骨整复术,探索腭裂功能性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家猫14只为实验对象,用12只猫建立人工腭裂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中2只为实验对照组,另10只作为实验组,在建立腭裂的同时每只动物均在上颌腭侧安置自行研制的腭裂牵张装置,4周后,于裂侧腭部形成单骨运送盘,术后第6日起,以每次0.4mm的速度,每日2次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张成骨术,直到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完全封闭,于原位固定2,4,6,8及12周后各时间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各2只,按计划项目对标本测量,X线摄片,从大体到超微结构系列检测。结果:利用该腭裂口内牵张装置,成功地进行了腭裂牵张整复术。腭部裂隙软硬组织缺损在获得相同组织修复的基础上,裂隙封闭;骨牵张间隙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腭裂整复后对牙颌颅面框架及其相互关系无明显影响。结论:自行研制的口内腭裂牵张装置设计合理,性能良好,牵张成骨腭裂整复术开拓了腭裂整复治疗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942.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最终整复腭裂骨质缺损并适应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外科方法建立大动物腭裂模型的解剖基础及其稳定性,以及牵张成骨术整复其硬腭部骨质缺损治疗腭裂的价值。方法20只家猫中,18只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除一侧硬腭0.8cm×2.5cm软硬组织并延长至软腭内约1.5cm,形成口鼻腔组织洞穿缺损,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腭裂实验模型中,3只为实验对照组,笼养6周后取材观察腭裂缺损畸形稳定性;实验组15只,应用新设计的牵张成骨术,以每次0.4mm的速度,每日2次的频率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裂隙完全封闭。术后第2、4、6、8及12周分5批处死动物,每批3只,观察缺损区及牵张间隙区组织整复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2只,进行对比。结果建立的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畸形症状类似人腭裂临床表现,且6周后无自行修复。牵张成骨术后12周,缺损区为骨运送盘移行封闭,且牵张间隙为原位新生骨组织修复。结论外科方法建立大动物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稳定性高,畸形特征典型,具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学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比较3D打印钛网与成品钛网的机械力学性能差异,并评价3D打印钛网对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3D打印钛网,用静态拉伸压缩载荷实验检测机械力学性能,评估机械力学性能。选择4周龄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孔径大小的3D打印钛网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对各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成骨基因的表达;通过扫描电镜及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在3D打印钛网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打印钛网的拉伸压缩负载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相比对照组,不同孔径钛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大,细胞在钛网上显现出良好的黏附和生长状态。3D打印钛网对成骨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3D打印钛网的机械力学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海岛地区虫咬伤致下肢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收治的虫咬伤致下肢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经控制感染,积极行负压治疗及手术,创面全部愈合。结论海岛地区气候易引发虫咬伤,应引起重视预防。采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感染清创手术,有效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946.
弥漫型胃癌发病率高且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差,长期存活率低,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大部分进展期甚至早期弥漫型胃癌病人伴随淋巴道转移,是影响其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相关文献加以综述,从术前病理分型、淋巴道转移程度的判断、对精准医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肺结核的认知、信念、预防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滨州职业学院大学生共800名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量表对大学生肺结核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然后根据第一次调查结果进行健康教育,之后立即调查一次,过3个月再调查一次,将三次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肺结核的认知水平、态度及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1周和3月后,大学生结核病各核心信息知晓率都显著提高,与基线相比P<0.01.健康教育1周后、3月后,大学生积极态度都显著提高,基线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1周、3月后,大学生结核病的积极行为比率都显著提高,与基线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校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大学生对肺结核的知—信—行,有助于肺结核的预防,高校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48.
【摘要】目的:对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数据应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与滤过反投影法(FBP)两种方法的图像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疑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AIDR 重建的常规X线剂量方案扫描,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用AIDR和FBP两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升主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前降支近段及左回旋支近段的CT值、背景SD并计算分析SNR、CNR值。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26例患者都在一次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在血管各节段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算得到的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R (3.73±0.49)、FBP(3.59±0.61)(P<0.01)。结论:应用AIDR重建法的图像质量优于FBP重建法,迭代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影像质量并具有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9.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非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以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至2013年期间,选取13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18~62岁,平均40岁。采用一期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不进行植骨融合,术后复查CT显示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在内固定拆除至少1个月后采用动力位CT评估寰枢椎及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的保留情况,采用文献报道的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正常值作为历史对照。结果13例患者成功置入直径3.5 mm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共计52枚,螺钉长度为24~28 mm。术中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2 ± 4.5)个月。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0±2.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即行二期手术拆除内固定,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患者颈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自术前平均(7.5 ± 1.0)分(6~9分)下降至内固定拆除术后末次随访的(2.3±0.6)分(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力位CT显示术后寰枢椎旋转活动度平均向左17.0°、向右17.2°,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平均为34.2°;术后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向左59.7°、向右56.8°,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16.5°。术后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下降至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的27.3%,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下降至同年龄组、同性别正常人群的78.2%。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寰枢椎的旋转活动度。  相似文献   
950.
谢林碧  王敏  彭丹丹  黄标  陈刚 《江西医药》2014,(6):475-477,487
目的:探讨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接受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Airtraq(A)组与Macintosh(M)组各43例,A组在Airtraq可视喉镜下的经鼻气管插管,M组在Mac-intosh喉镜下的经鼻气管插管。结果 A组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M组(P〈0.01),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M组,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插管前升高,但M 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插管后的30min内的 SBP 与DBP均较插管时无明显波动(P〉0.05),而HR较插管时有增快(P〈0.05),组间比较又以M组HR增快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Airtraq可视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具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