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建立检测HLA-B27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定量的方法.方法 筛选未经治疗的AS患者外周静脉血27例,其中HLA-B27阳性患者22例,HLA-B27阴性患者5例,对标本进行Total RNA提取.然后用RT-PCR方法进行HLA-B27反转录及相对定量.结果 22例HLA-B27阳性AS患者有着相对较高的HLA-B27 mRNA表达水平,最低值为1.16,最高值为37.01,均值为7.77.5例HLA-B27阴性AS患者均值为1.19,接近于HLA-B27阴性健康对照组.结论 检测外周静脉血HLA-B27 mRNA表达水平对检测AS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醒脑静对脑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与氨基酸受体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观察醒脑静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海马NMDA受体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缺血3和6h,醒脑静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MCAO组(P&;lt;0.01);且模型组梗死体积24h(197.60&;#177;34.03)mm^-3明显大于6h(140.60&;#177;14.81)mm^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治疗组梗死体积6h是(114.60&;#177;23.62)mm^3,24h是(125.60&;#177;20.51)mm^3.后者明显小于模型组(P&;lt;0.01);缺血1,6,24h,模型组NMDA受体表达分别为(8.40&;#177;1.23),(12.08&;#177;1.80),(17.94&;#177;1.62)nmol/g,呈逐渐上调趋势(P&;lt;0.05),24h时治疗组NMDA受体表达为(5.22&;#177;1.43)nmol/g,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1)。结论: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乙肝两对半(主要是HBeAg)、乙肝病毒DNA(HBV—DNA)与乙肝前S1抗原(Pre—S1)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273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Pre—S1抗原的测定,用荧光PCR技术对HBV—DNA进行测定,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Pre—S1抗原、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5.09%、91.23%。说明Pre—S1抗原与HBV—DNA一样可较好的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及复制情况;HbeAg阴性组中Pre—S1抗原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37.11%、37.11%,说明在HbeAg阴性组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能完全以HbeAg来判断病毒复制与否;与HBV—DNA的检测结果相比较,Pre—S1抗原检测的检出率为88.95%,特异性为87.32%,总符合率为88.28%,HBVDNA与Pre—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没有差别(P〉0.05)。[结论]Pre—S1抗原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中药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纹状体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通瘀方组。凉血通瘀方组给予凉血通瘀煎剂灌胃,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脑出血后24、48、72和120 h观察大鼠脑水肿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仅在72 h其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凉血通瘀方组的MMP-9酶原水平及活性均显著降低,其mRNA水平亦在脑出血后48、72、120 h低于模型组(P〈0.01),而TIMP-1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能通过上调TIMP-1表达来抑制MMP-9水平,从而减轻脑出血大鼠脑水肿。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郴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应对冰雪灾害救援措施和保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居民健康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郴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因灾害相关疾病和意外死亡增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较去年同期增加135.00%,摔伤增加102.94%,新生儿早产率增加53.48%,部分被调查居民出现不正常心理状态,医疗机构门诊工作量下降,手术及时率下降31.06%,儿童免疫接种率下降57.85%,因灾滞留人员发热、感冒人数占就诊人数的89.60%. [结论]郴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居民日常生活、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有必要制定合理的灾后救援措施与保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减少灾害对居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浆内皮素 (ET)以及ET 1mRNA表达等的影响。方法 纯种新西兰雌兔去势术 0 .5 %胆固醇饲料 静注牛血清白蛋白造成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模型动物连续使用雌激素 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雌激素能降低ET含量 (P <0 .0 5 ) ,并降低ET 1mRNA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能通过ET水平及ET 1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发挥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萸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低剂量STZ建立伴胰岛素抵抗的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给予黄萸方治疗12周,动态观察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黄萸方可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肥大、改善尿多症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结论:黄萸方可改善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主要是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的脂肪细胞对^3H-葡萄糖的摄取,对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和小檗碱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为正常组的109.3%和182.7%;黄芪多糖明显促进分化及其PPARγ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檗碱则明显抑制细胞分化及PPARγ,C/EBPα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多糖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和PPARγ mRNA表达,而小檗碱促进葡萄糖摄取但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PPARγ及C/EBPα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0.
蒲黄总黄酮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蒲黄总黄酮对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药物处理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24h,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反映葡萄糖消耗量;X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3H-葡萄糖摄入法观察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率;通过检测上清液中的浓度观察细胞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的溢出。结果蒲黄总黄酮在浓度为0.025~0.4g/L时有增加葡萄糖消耗的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当浓度为0.4g/L时,XTT值明显下降,显示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在0.2g/L时,蒲黄总黄酮与罗格列酮相似,可明显提高细胞对3H-脱氧葡萄糖的转运率。蒲黄总黄酮组培养上清液中FFA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罗格列酮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蒲黄总黄酮能显著增加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消耗,同时可减少FFA溢出,通过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