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传统的微柱层析法操作过程进行改良,以缩短层析柱分离样品的时间,从而提高该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速度。方法利用负压装置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微层析柱下端进行负压引流,使液体过柱时间大幅缩短,显著提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速度。结果采用负压微柱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将样品分离时间由原来的2 h缩短到15 min。经对比试验,改良方法与原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定结果相关性显著(r=0.931,P<0.01);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亦呈显著性相关(r=0.946,P<0.01);该方法批内变异CV=3.63%,批间变异CV=4.11%。结论负压微柱层析法有效提高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速度,其测定结果与原方法无显著差异,且改良所需成本低廉,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HBA1c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状况,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2011年8-9月114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照医院近9个月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锐器伤73人次,人群分布以实习生和护士为主,发生率为8.33%和7.88%;科室分布以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补液室为主,分别占38.36%、19.18%和16.44%;补液配置和一次性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概率最大;9个月的上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护士上报最多,科室类型中手术室上报最多.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增强防护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DL-C、HDL-C、TG的水平与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中LDL-C、HDL-C,利用酶法测定TG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15例血糖水平控制好(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8.3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2±0.23)mmol/L,(1.35±0.20)mmol/L,(1.09±0.29)mmol/L;3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8.3mmol/L;或空腹血糖>5.6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平均浓度分别为(3.69±0.97)mmol/L,(1.21±0.22)mmol/L,(2.4±0.83)mmol/L;50例正常对照组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25)mmol/L,(1.37±0.19)mmol/L,(1.06±0.31)mmol/L。NID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好的LDL-C、HDL-C、TG的测定结果(±s)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的LDL-C、HDL-C、TG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LDL-C、HCL-C、TG的测定在NIDDM合并脂类代谢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的CD44v6、VEGF、PTEN表达情况。结果 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4%、49.41%和56.47%,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CD44v6、VEGF、PTEN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之间CD44v6、PTE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VEGF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664),CD44v6、VEGF与PTEN呈负相关(P〈0.01,r=-0.4044;P〈0.01,r=-0.3189)。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和PTEN的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浸润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CD44v6、VEGF过度表达和PTEN低表达预示着淋巴结转移,CD44v6、VEGF和PTEN免疫组化检测对评估胃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刃天青显色法快速测定4种氟喹诺酮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不同氟喹诺酮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和可能的交叉耐药性。方法:用65株对氧氟沙星敏感的菌株(包括42株MDR-TB)和60株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为试验菌株,在96孔酶标板中,用Middle brook 7H9液体培养基将药物进行连续对倍稀释后,加入一定浓度菌液,用显色法测定MIC。结果:氧氟沙星通过ROC曲线分析所确定的折点浓度为2μg/ml,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96.9%,准确度为97.6%。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50和MIC90比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要低4~8倍,具有比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更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结论:新一代氟喹诺酮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具有比第3代氟喹诺酮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更低的MIC,更好的抗菌活性,有可能用于低度氧氟沙星耐药MDR-TB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PPE17蛋白特异性结合肽进行了初步筛选。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扩增PPE17基因,克隆到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Ni2+柱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将纯化的PPE17蛋白包被到ELISA板中,用噬菌体7肽库进行筛选,经4轮淘选后,随机选取噬菌斑进行测序,并用DNAMAN对阳性克隆所编码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成功构建并表达了PPE17抗原,获得分子量约为37kD的可溶性蛋白。从第4轮的洗脱物中,随机挑选20个噬菌斑。测序结果可翻译成8种多肽分子,其中重复6次的多肽序列为LKWGHVY。结论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到PPE17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肽,有望成为鉴定该抗原的小分子诊断制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观察氯霉素处理大鼠急性缺氧暴露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变化,了解线粒体基因组表达在缺氧引起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变中的作用。作者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40g~220g),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control,C组)、氯霉素药物处理组(medication,M组)、单纯缺氧组(hypoxia,H组)和氯霉素药物处理 缺氧组(medication hypoxia,MH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浦东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便抽样上海市浦东新区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自2014年1月1日 — 2017年1月1日COPD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3 000例,获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信息,提取其抗菌药物使用的药物流行病学信息。  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 784例,其中男性920例(51.57 %),女性864例(48.43 %),年龄(77.5 ± 12.4)岁;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使用例次最多的抗菌药物类别为头孢菌素类,5 891例次(46.82 %,5 891/12 581);使用例次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875例次(6.95 %,875/12 581);药物利用指数最大的为左氧氟沙星(2.06),最小的为利奈唑胺(0.49);药物利用指数接近于1的分别为头孢唑肟钠(0.9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99),利福平(0.99),环丙沙星(1.08),比阿培南(1.10)。  结论  上海浦东地区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利用较合理,但仍存在不足,还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视网膜干细胞冻存复苏后的成活率及再培养后的增生分化特性。方法对胎龄17 d Long Evans的大鼠眼视网膜干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利用无血清培养基短期体外培养大鼠胚胎来源的视网膜干细胞,将传代三代后的视网膜干细胞以冻存液[体积分数为80%的改良基础培养基(DMEM)/F12,10%牛血清白蛋白(BSA),10%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ng/ml]于液氮中冻存,于1、2、4、8、12、16周分别复苏,计数活细胞比例进行再培养,并进一步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干细胞的增生及分化特性。结果不同的冻存时间对冻存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再培养生长良好,具有视网膜干细胞特异性标志,并可进一步诱导分化为视网膜各种类型的细胞。结论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的冻存复苏并不影响其原有的增生及分化特性。(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7, 23: 94-9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天数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形态学特性与电生理功能,探讨其形态与功能的最佳培养时期。方法采用出生后0dLong Evans大鼠,取视网膜培养神经节细胞,分别于培养后第1d、4d、7d3个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研究其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的阈值、幅度及波宽。结果共记录到53个RGCs,根据AP类型RGCs分为单峰型(39个)、瞬变型(11个)和持续型(3个),其中以单峰型为主(占73.6%)。培养1d RGCs不易诱发AP,多数细胞需增加刺激强度后方可诱发出AP;培养4d时绝大多数RGCs给予20PA的刺激即可诱发出AP;培养7d时虽较容易诱发AP,但由于此时细胞存活状态较差,部分细胞(共记录28个细胞,其中8个不能诱发AP)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均不能诱发出AP。不同培养时期的RGCs静息膜电位和AP的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GCs形态逐渐趋于成熟,但电生理功能仍处于幼稚状态;培养4d的RGCs形态和电生理状态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