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33例患者(胃肠道息肉20例,疣状胃炎7例,消化道出血6例),以观察其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3例中,20例胃肠息肉患者3月后随访,治愈率100%;7例疣状胃炎3个月后随访,治愈率85.7%;6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全部病例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治愈率100%。结论:APC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出血、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治疗,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内镜分级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胃镜诊断的268例老年(≥60岁)RE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并与非老年组(<60岁,674例)R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RE检出率在老年组中为2.36%(268/11355),高于非老年组[1.51%(674/44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8,P<0.05)。老年组及非老年组RE患者中均以A、B级较多见,D级最少见,老年组患者中 B、C、D级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老年人多见,典型症状少,重度食管炎比例高。 相似文献
23.
载脂蛋白CⅡ、载脂蛋白CⅢ含量和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在大鼠脂肪肝模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CⅡ、载脂蛋白CⅢ和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在大鼠脂肪肝模型中的变化,探讨大鼠脂肪肝发病机理。方法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法造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检测马来酸罗格列酮干预前后载脂蛋白CⅡ、载脂蛋白CⅢ含量和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脂肪肝大鼠血浆载脂蛋白CⅡ、载脂蛋白CⅢ含量,用酶法检测脂肪肝大鼠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结果脂肪肝大鼠的血浆载脂蛋白CⅡ含量较正常大鼠降低,载脂蛋白CⅢ含量较正常大鼠升高,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较正常大鼠降低;经马来酸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后,脂肪肝大鼠的血浆载脂蛋白CⅡ含量升高,载脂蛋白CⅢ含量降低,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均升高。结论胰岛素抵抗使载脂蛋白CⅡ含量减少、载脂蛋白CⅢ增多,致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降低,而胰岛素增敏剂可以通过改变载脂蛋白CⅡ、载脂蛋白CⅢ含量来提高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回顾分析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采用先药物保守治疗,如效果不佳,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后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8例。结果本组38例患者全部有效,无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危重症,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安全,不失为1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