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动脉腔内转流重建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手术方法[1],主要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近年来.有些学者还将该技术应用于动脉损伤、外伤性动静脉瘘、肢体动脉闭塞症的治疗。腔内转流重建术以其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腔内转流重建术的发展背景在50岁以上人群中,AAA的发病率为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诊断水平的提高,AAA的发病率将日益升高。AAA最大的潜在危险是其突然破裂所致的高死亡率。据美国1991年人口统计资料.全美每年因AAA死亡约1万5千人,直接的原因是破裂.占美国总…  相似文献   
112.
报告先天性肢体动静脉瘘48例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采用瘘管结扎和病变切除;瘘管结扎、病变切除和血流重建;分期分段瘘管结扎三种手术方法。结果:本组除4例失随访外,其余44例已平均随访5.8年。疗效良好者20例,占45.4%;好转16例,占36.3%。总有效率达81.7%。结论:作者认为,术前选择性动脉造影能对诊断和施行手术提供可靠依据,痿管结扎和病变切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总结5例治疗经验,认为骨-筋膜室组织区测定是早期明确诊断的可靠检测指标;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治疗本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4.
股深动脉重建下肢组织血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和流入道施行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共31条患肢。22例已随访6~50个月,平均24.5个月。疗效良好者19例;1例症状好转;1例保留足跟的截足者,仅保持户内活动,但生活自理;另1例术后6个月,因严重感染作膝下截肢术。作者认为,当髂股或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术前控制糖尿病并通过动脉造影了解股深动脉的通畅情况,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5.
下肢交通静脉临床研究现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下肢静脉病的概况 下肢静脉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据1994年Callam报道,全球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在成年男性中占40%~50%,成年女性为50%~55%。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沉重感、皮炎、湿疹、色素沉着和踝部溃疡形成等,病情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下肢静脉包括深静脉、浅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患病后,久之即可延及其它二个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PDVI)的临床症状分级与下肢深静脉反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9月期间收治的112名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的病例,并根据CEAP分类标准将病例临床分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病例的反流程度进行测量,以静脉反流指数(R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12例病例中,存在轻度反流为38例,中度反流为50例,重度反流为24例.结论 下肢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病例其深静脉反流程度与临床分级有一定相关性,临床症状越严重,反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17.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道自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6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82条患肢),94次手术治疗经验。作者认为。临床表现的严重性、踝/肱指数和动脉造影所见,是手术适应证的依据。适当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作者特别强调通过股深动脉重建血循环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现况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患肢缺血性坏死而截肢致残.据文献报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导致严重缺血而截肢者为8%,若合并糖尿病时,则截肢率可高达30%.1诊断和手术适应证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和患肢远侧动脉搏动消失等缺血性症状,基本可作出本病的诊断.为判断缺血的程度和动脉病变的范围,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肢节段测压和踝/肱指数(ABI)测定可作出初步评价,动脉造影可为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周围静脉畸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周围静脉畸形临床分型的关系,初步探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1例周围静脉畸形和10例正常微小静脉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分析:①MMP-9及TIMP-1在周围静脉畸形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②MMP-9与周围静脉畸形临床分型的关系;③MMP-9及TIMP-1在周围静脉畸形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MP-9在周围静脉畸形中的表达率为82.35%,明显高于正常微小静脉组织(P=0.0002),在各分型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300),在有浸润与无浸润组的表达中有显著性差异(P=0.0043);TIMP-1在周围静脉畸形中的表达率为54.90%,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P=0.0842),与MMP-9的表达有差异(P=0.0145),但两者无明显正相关性(γs=0.3404)。结论:MMP-9在静脉畸形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在不同临床分型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在浸润型中呈明显高表达;MMP-9可作为静脉畸形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以及本研究临床分型的依据之一;MMP-9/TIMP-1平衡关系的破坏,可能是静脉畸形呈进行性生长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0.
腓肠肌泵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利军  陆民 《上海医学》2001,24(1):59-62
腓肠肌泵被经作“周围的心脏”,它有促进足部静脉血回流的作用。人体由仰卧到直立位时,在心脏到足间血柱重力作用(流体静水压)下,足静脉压从2.0kPa(15 mmHg)上升至15.33kPa(115mm Hg)。肌肉泵则确保人在直立运动时下肢静脉血充分、迅速地回流到心脏,同时足静脉压下降60%~80%,正常的静脉肌肉泵生理功能,在于运动时让小腿静脉流出量与增高的动脉流入量相当,防止下肢静脉过度扩张而维持着主要踝部的低输入端静脉压力。这些作用明显降低了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减少了下肢静脉中贮存血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