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 1993~ 1998年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移植治疗 2 1例 ( 2 5条患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PTA即时成功率 80 % ( 2 0 / 2 5 ) ,踝 /肱指数由术前 0 43± 0 12恢复至 0 76± 0 16。经随访 3~ 6 6个月 ,3条股浅动脉在PTA后 5年、3年、1年后再次闭塞 ,通畅率为 85 7% ( 18/ 2 1)。结论 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 ,可简化手术操作 ,缩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估膝下静脉入路治疗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膝下静脉入路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的74例下肢DVT患者资料,统计溶栓效果、并发症、术后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74例患者中,34例在起病3 d内接受CDT治疗,溶栓效果理想;起病4~10 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0%(22/31)成功达到血栓完全溶解;超过10 d者没有一例达到血栓完全溶解。14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没有大出血发生;11例穿刺部位麻木不适;2例经小隐静脉入路患者出现局部闭塞;胫后静脉入路患者中有1例出现静脉闭塞。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1个月至5年),总体通畅率为85.9%(55/64)。结论对于全肢型DVT的溶栓治疗,膝下静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观察TASCⅡC、D型股胭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与操作技巧.方法 2009年1月~20lO年6月,89例(113条患肢)TAsCⅡC、D型股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对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发生率和累计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开通病变肢体共106条,技术成功率93.8%.36条(34.0%)患肢出现并发症.75例患者(共92条下肢)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6.8%.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平均ABI分别为0.74±0.39、0.68±0.38和0.66±0.31,与术前比较(0.43±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4.6%、72.4%和81.5%.结论 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腔内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术后指导是提高技术成功率和维持动脉早中期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复方冬红合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作用。方法:分别用稀释度为1∶800~1∶200的复方冬红合剂培养液孵育兔主动脉的VSMCs;用MTT法检测VSMCs的增殖,以划痕实验检测其移行状态;用PI-AnnexinⅤ双标记及caspase-3检测细胞的凋亡状态,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①复方冬红合剂可抑制VSMCs增殖,其抑制作用随稀释度降低而增强,并在稀释度为1∶200时最为显著(P0.05);②复方冬红合剂可抑制VSMCs移行,其抑制作用也随稀释度降低而增强,并在稀释度为1∶200时最显著(P0.05);③复方冬红合剂并不导致VSMCs凋亡。结论:复方冬红合剂可能通过抑制VSMCs的增殖和移行,而并非经调节其细胞凋亡,来发挥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膕)静脉外肌袢松解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为19例曾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胭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术后3~11年再次出现下肢慢性静脉不全,并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为肌袢粘连的患者行肌袢松解术.结果 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下肢浅静脉曲张消失,肿胀缓解.7例慢性湿疹患者痊愈.16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6±10)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慎重选择(膕)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密切随访已手术患者.对肌袢粘连患者建议行(膕)静脉肌袢松解术以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7.
刘红燕  陈宁  陆民 《临床荟萃》2011,26(23):2065-206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具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因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坏死型Q波出现,异常ST—T改变,而尤以ST段形态改变最为特征性表现。所谓ST段墓碑形改变是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对非血栓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数据库,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在非血栓性下肢CVI中的发生率、静脉造影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1594例CVI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中136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占左下肢非血栓性CVI的17%(136/817).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特异性较高.3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患者经髂静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是导致左下肢CV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CVI时,应重视左髂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9.
外科手术在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民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5):299-30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13%。按1995年American Venous Forum所认同的概念及诊断和分类标准,多种血管疾病均可导致CVI的发生。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血液反流性病变和血液回流障碍性病变;按解剖学可涉及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原发性、血液反流性疾病,范围可涵盖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相似文献   
110.
Palma—Dale手术治疗髂静脉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髂静脉闭塞的外科治疗.方法:1986~1998年,采用Palma-Dale手术治疗单侧髂静脉闭塞症患者共10例.结果:7例(7/10)获得长期随访,平均随访85个月.术后患肢肿胀、胀痛明显改善,静脉性跛行消失.3例溃疡复发(3/5),其中2例经植皮和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后溃疡愈合.结论:Palma-Dale手术宜慎重且合理地选择病例.Palma-Dale手术应在患肢闭塞段远侧深静脉主干瓣膜和肌肉泵功能尚未被破坏之前施行;在主干静脉瓣膜已被破坏时,宜考虑同时作瓣膜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