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Ԥ����֫���Ѫ˨�γ��о��Ľ���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多发生于下肢 ,轻者可酿成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 ,重者可因肺栓塞 (PE)而致命。至今仍是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1 DVT的危险因素外科手术后病人均有可能发DVT。有许多因素可使其发病率明显增加 ,主要包括年龄、肥胖、静脉血栓病史、静脉曲张、血凝机制异常等。此外 ,手术的性质、手术时间、麻醉方法、制动、脱水和感染等 ,也都与DVT的发病有关。DVT多发生于术中和术后早期 ,但对普外科手术病人观察发现 ,有的病人在出院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可发病[1 ] 。妇产科手术后DVT的发病情况与外科相似 ,PE…  相似文献   
12.
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并发症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后并发症作再度探讨。 方法 将1981 年至1997 年12月内手术的1 284 例患者,共1632 条下肢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肢151 条,根据临床表现、患肢静脉和淋巴造影检查、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测仪和动态压力测定等的资料,作全面的临床分析,找出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措施。 结果 早期并发症( 术后6 个月以内) 以小腿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在128 条患肢中各为18 条(11-9%) 和91 条(60-3% );23 条患肢发生远期并发症( 术后6 个月以上) ,以肌袢过短、粘连(15 条,9-9% )和腘静脉血栓形成(8 条,5-3% ) 为主。 结论 肌袢术后并发症多因适应证和手术操作不当,以及手术本身的某些缺陷而引起。熟练、正规的手术操作和选择良好的肌袢替代物,是提高肌袢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其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病变巨大弥漫者更为棘手。我科近来诊治1例腹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5岁,2005年9月10日因“左侧腹壁肿物20余年”收住本院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13例患者术前均行CTA、MRA或彩超特殊检查,测定和了解主动脉弓部、重要分支的直径和受累情况;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手术治疗均获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 d发生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腹主动脉瘤应用连体带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者,术后出现左下肢供血不足现象,1周后又行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2例患者随访1~10个月,平均4.5月,疗效满意,生活状态良好,有的已恢复工作.结论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irofiban treatment on high-risk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 in elderly patients receiving an earl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reatment. Methods The 162 elderly cases includ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 undergoing early PCI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nd they were assigned to early treatment group (n=82) and deferred selective group (n=80)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using tirofiban (Gp Ⅱ b/Ⅲ a inhibito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ness of either strategic option on tissue-level perfusion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 (TMPG)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PCI. The 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 (cTFC) was also used to assess coronary artery flow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nd the composite end point events at 30 days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 Of all the 162 patients, the TMPG 0-1 perfusion was observed in 65 patients (40.1%). The TMPG 0-1 perfus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frequent in early treatment group (32.9%) than in deferred selective group (47.5%) before PCI (x2=3.58, P<0.05); while the results of TIMI grade 0-1 flow (26.8% vs. 25.0%) and cTFC levels (34.2±11.8 vs. 34. 9±12. 7) before PCI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 =0. 07, P=0.47; t= 0.13, P=0.71, respectively). No differences were seen both in composite end point events at 30 days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x2 = 0.31, P>0.05; x2=0.004, P>0. 05). Conclusions High -risk ACS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 early invasive strategy, routine upstream use of tirofiban a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tissue-level perfusion before PCI and does not increas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when bleeding risks are carefully evaluated before enrollment.  相似文献   
16.
内脏动脉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内脏动脉瘤(VAAs)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例VAAs;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30~72岁,平均49岁.8例患者共有9个动脉瘤,包括脾动脉瘤4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肾动脉瘤2例(3个).均经彩色超声、CTA或DSA明确诊断.6例行经腹动脉瘤切除,其中3例行血管重建.1例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动脉瘤切除、脾切除和脾肾静脉分流术.1例双侧肾动脉瘤患者,左肾动脉瘤较大,且接近肾门,行动脉瘤切除和肾摘除术,右肾动脉瘤直径1.2 cm,密切随访.2例经股动脉行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8例VAAs患者,无论是动脉瘤切除、两端动脉结扎;还是端端吻合,人工血管间置血流重建;以及经股动脉病灶栓塞治疗,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没有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60个月,平均26.5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VAAs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选择性手术或栓塞术足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直径<2 cm且无症状的VAAs可考虑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下肢深静脉由于瓣膜的单向开放和胸腔负压以及筋膜和肌肉的保护,足以对抗重力作用,只有在血栓形成堵塞管腔或血栓再通破坏瓣膜时才会引起下肢深、浅及交通静脉的病变,并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表现,因此一直将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列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顺行静脉造影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经左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A组+B组)和原发性下肢静脉慢性功能不全(CVI)患者(C组)的病例资料,NIVCS患者均经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A组采用受压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EVLA)治疗,B组和C组均接受EVLA治疗,随访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顺行静脉造影检查共发现91例NIVCS患者(A组39例,B组52例)和554例原发性CVI患者(C组)。随访1~24个月,A组和C组疗效确切,而B组效果欠佳。结论 顺行静脉造影诊断NIVCS的特异性高,对NIVCS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即顺行静脉造影诊断的NIVCS患者在治疗浅静脉返流的同时常需处理髂静脉的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19.
�ľ���ѹ���ۺ�������ƺ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外科和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2年7月,采用Palma—Dale手术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1例。结果 15例Palma—Dale手术病人随访8—46个月,13例移植血管保持通畅、效果满意;另2例移植物闭塞。2例单纯球囊扩张者,1例症状改善,另1例无好转。4例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后左髂总静脉管腔通畅,随访4—10个月患肢症状消失,疗效满意。结论 Palma—Dale手术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4771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我们对4771例(共4879条病肢)病人进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发现: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713条下肢(55.6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148条(23.52%),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809条(16.58%),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27条(2.60%),先天性深静脉无瓣膜症41条(0.84%),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9条(0.38%),其它等23条(0.47%)。我们认为,下肢静脉造影术是诊断静脉系统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为手术治疗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