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趋化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量玻片法,以rHIL-2为趋化剂,观察32例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趋化性的改变。结果发现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趋化值为4.26±0.77%,明显低于42例健康献血者的12.36±0.44%(P<0.01)。而肿瘤病人的T淋巴细胞趋化值与PHA皮试之间呈显著相关(r=0.4551,P<0.01)。提示T淋巴细胞趋化性可成为细胞胞免疫功能检测又一新方法。本组T淋巴细胞趋化率下降除肿瘤因素外是否与年龄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1一R)基因A/C1166多态性的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7例汉族老年EH患者和55例正常老年人的AT1-R基因A/C1166多态性分布。结果87例老年EH患者的C1166等位基因频率为0.115,55例正常老年人为0.03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EH的患者C1166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可能为EH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3.
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68例,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50mg/d)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50mg/d)各34例,随访9个月。于洗脱期后和随访结束时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用药组随访结束时血清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司匹林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CRP、Fbg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提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调脂和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为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再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4.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常规心电图检查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轻者无需治疗。重者临床表现凶险乃至可发生脑缺氧综合征或猝死。老年心律失常不仅是一般内科或心血管内、外科专科医师经常需要处理的临床问题,而更是CCU、各科ICU中的主要热点问题,也是各科危重病人及各类重大手术特别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否及时正确对心律失常作出诊断、明确诱发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积极防治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成功率、死亡率、乃至猝死的发生率。笔者就该专题进行理论与实际、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仅对老年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55.
孟超  陆惠华 《医学综述》2002,8(10):559-561
随着分子基因技术的进展,近10年中,通过定位克隆已证实约100种基因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但是这些疾病绝大多数是单基因疾病(如Huntington病、家族性心肌病),多基因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56.
冠状动脉痉挛——附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例冠状动脉痉挛。2例心电图显示 S-T 段抬高;2例显示 S-T 段下降。1例在心绞痛发作期间出现异常 Q 波,而于疼痛缓解后即消失。文中讨论了冠状动脉痉挛时 S-T 改变和不正常 Q 波的产生机理,并强调了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ross Laps^TM ELISA试剂盒测定尿中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Coss Laps^TM),用肌酐法在HITACHI 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肌酐,校正其与肌酐的比值。结果 健康女性老年期Cross Laps^TM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前期,且随增龄而增加,80岁以上高峰;老年期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老年前期,80岁以后达高峰,与Cross Laps^TM一致,健康男性老年前期及老年期Cross Laps^TM含量基本接近,与年龄无关。老年期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9.33%和58.00%。结论 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检测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故作为一种无创,大量筛选高危人群及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实用方法,对女性早期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8.
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AT1—R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60岁)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7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2±4.70岁.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位于AT1-R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结果(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11、0.00,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P《0.001和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P=0.815).(2)在国内人群中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59.
首届国际老年衰老与营养学术大会会议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进入老龄化的今天,首届国际老年衰老与营养学术大会于2001.6.29~6.30在法国巴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它象征着老年医学在衰老、营养、健康相关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次会议由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老年病研究所J.Morley,M.B.Bch教授、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健康研究中心Wm Cameron Chumlea、英国Warwick老年研究中心A.J.Sinelair、法国老年医学会主席B.Forette等著名教授组织和主持.与会者来自全球约500余名代表,仅笔者与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郭志锐教二名中国代表.会议期间专题报告及论文交流共30篇,展示论文共50余篇.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