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206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TC、TG、HDL-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和血压等,同时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组FPG、PG2h、TC、TG、VLDL·C、HDL-C、LDL-C、apoB、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多发、病变弥漫、多支血管受累及由此导致的血管狭窄及闭塞,而且以膝关节以下节段性动脉病变为主,狭窄最严重的是胫前动脉,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多支血管病变(2条血管以上)、血管狭窄分别为205例(78.85%)、241例(92.69%)、60例(23.08%)和89例(34.23%),对照组分别为37例(17.96%)、51例(24.76%)、27例(13.11%)和3例(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LDL-C、低水平HDL-C有关.结论 脂代谢异常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血管病变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早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2.
本刊将不定期刊登病例分析、特殊病例个案报告 ,以及临床研究动向、经验总结或问题讨论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性文章 ,欢迎投稿。——编者  相似文献   
113.
患者女,59岁;因恶心、呕吐、消瘦、皮肤色素沉着2个月余,于2003年12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0月出现食欲差,经常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喜咸食,自觉乏力;体重1个月下降10kg;同时发现皮肤变黑,以颜面、齿龈、掌纹色素沉着为著.2003年11月在当地医院检查,血Na 132mmol/L,K 4.1mmol/L,Cl-103mmol/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94.79mol/L(正常值0~10.1mol/L);24h尿游离皮质醇24.2μg(正常值30~110μg);CT示双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质地均匀,左侧6.6cm×6.0cm,右侧7.3cm×3.1cm;X线胸片示陈旧结核钙化点;结核菌素(PPD)试验( ).诊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  相似文献   
114.
作者观察了7例Cushing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血N-POMC和皮质醇对静脉注射CRH或CRH加纳络酮的反应。Cushing病患者对CRH的反应与正常人相似;而在加用大剂量纳络酮之后,却没有如正常人一样出现进一步增高反应。纳络酮在正常人可能通过阻断类阿片肽对内源性CRH的抑制作用而使反应进一步升高;在Cushing病患者可能存在着更强的CRH抑制因素,因而加用纳络酮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异位ACTH综合征的细胞分子学基础及与临床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梅  陆召麟 《北京医学》1998,20(2):97-100
异位ACTH综合征的细胞分子学基础及与临床的联系王子梅陆召麟郭爱丽1928年,美国Brown首先报道了1例由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柯兴综合征,从而揭开了异位ACTH激素分泌研究的序幕[1]。此后陆续有相似病例报告。直到60年代初,由于肽类激素生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报告了1981年6月~1985年3月间经蝶窦选择性切除垂体ACTH微腺瘤治疗28例Cushing病的经验,包括3例因蝶鞍环窦解剖学异常未能作垂体探查。25例作了垂体瘤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有效率为84%(21例),其中优良级17例(68%);减轻4例(16%),无效2例(8%),复发2例(8%)。无死亡.组织学发现垂体源ACTH腺瘤88%(22例)。本文还讨论了诊断、手术适应症、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和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7.
118.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放射治疗: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9.
彭俊英  陆召麟 《北京医学》1994,16(6):323-327
本研究以血浆皮质醇(血F)为指标,观察正常人、Addison病、Sheehan综合征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对静注250μgβ1-24ACTH的反应。20例正常人静注β1-24ACTH250μg,血F显著升高。2例Addison病病人对β1-24ACTH刺激3天,均没有反应。10例Sheehan综合征病人,血F对β1-24ACTH反应呈延迟或正常反应。11例Cushing病患者,血F对β1-24  相似文献   
120.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7岁.因脸变圆变红、生长迟缓3年余入院. 1.1 病史 患者于2003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脸变圆变红,无明显肤色加深,腹部肥胖,四肢相对变细.皮肤逐渐变薄,皮肤碰撞后易起瘀斑,无明显紫纹,四肢毳毛增多,唇上长胡须,全身乏力,双下肢肿,无软瘫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