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目的 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红细胞压积的相关性。 方法 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20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红细胞压积〉42.9%者作为研究组,104例红细胞压积≤42.9%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变量。 结果 研究组年龄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及前降支动脉SCF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r=0.238,P=0.001)、前降支动脉SCF比例(r=0.206,P=0.003)和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r=0.209,P=0.003)与红细胞压积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OR=1.031,95%CI(1.006,1.056),P=0.014]、前降支动脉SCF的比例[OR=1.919,95%CI(1.038,3.547),P=0.038]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 结论 男性前降支动脉SCF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高水平红细胞压积可能促进了SC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成为临床与研究的热点之一. 1 CP与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一些感染性因素如CP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列为危险因素[1].尽管学术界对于衣原体感染与脑血管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衣原体作为感染性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这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积极治疗衣原体感染有利于脑血管病的再发和恢复.  相似文献   
34.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新的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对于广大医学生而言,是内科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循环生理、病理生理等基本内容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医学生往往对其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进入临床实习后更是普遍认为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心房颤动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比较房颤合并不同疾病患者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997年至2005年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房颤患者782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73例,冠心病266例,非风湿瓣膜性心脏病69例,高血压63例,心肌病45例,特发性房颤39例,先天性心脏病17例。观察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颤,以风心病和冠心病最为常见,分别为34.9%和34.0%。风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年龄较冠心病患者轻,风心病房颤患者占中年组(40~60岁)的85.9%,其中女性占54.6%,冠心病房颤患者占老年组(〉60岁)的70.4%,其中男性占73.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以房颤为首发症状就诊的89例患者中,冠心病仅占12.3%,特发性房颤占43.8%,高血压占31.4%,其他占12.5%。脑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风心病5.1%,冠心病2.2%,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1.7%,其他类型心脏病2.9%。左房血栓的检出率分别为风心病13.9%,冠心病3.1%,风心病合并冠心病15.1%,其他类型心脏病3.3%。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不同病因的年龄、性别的构成差异明显。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多合并有其他心脏病,如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等。以房颤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诊断冠心病应该谨慎。风心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并不少见,其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抗凝治疗后房颤患者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6.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AS)病灶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探讨细胞凋亡与bcl 2、p5 3、C myc基因表达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因AS住院手术患者 2 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 6 .8± 9.86 )岁 ,主要取患者的股动脉〕 ,及因意外伤害手术患者的 10例〔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6± 11.97)岁〕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检测两组动脉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 2、p5 3及C myc基因的表达情况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两组动脉标本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AS病灶中 ,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管 (P <0 .0 1) ,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 ,p5 3蛋白及C myc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透射电镜证实AS病灶中有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细胞凋亡是AS病灶中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 ,bcl 2、p5 3及C myc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A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确诊AAD前均误诊为AMI;7例行超声心动图确诊,5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确诊后行溶栓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术后存活者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AD合并AMI误诊率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AAD合并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细胞凋亡与 p5 3、bcl- 2、c- m yc表达的内在联系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选择因动脉粥样硬化住院手术患者 2 0例为观察组 ,因意外伤害手术患者的正常动脉 10例为对照组。两组标本均经病理切片证实。 (2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 (TU NEL)技术比较两组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差异。 (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脉平滑肌细胞 c- myc、bcl- 2和 p5 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 (4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及对照组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差异。 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C- m yc蛋白、P5 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Bcl- 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P<0 .0 0 1)。 结论 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生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c- myc基因和 p5 3基因促进细胞凋亡 ,而 bcl- 2基因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2003年底.全世界大约40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我国,疫情也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高活性抗病毒治疗方案(HAART)大大降低了HIV相关的致病率和病死率,显著改善了艾滋病的病程,延长了患者寿命,改善了生活质量;但是,有资料提示HAART治疗与逐渐增高的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有关,其中8%~10%的患者(约300万)2~5年内将发展成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研究表明,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HIV感染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这使HIV感染相关心血管疾病成为心内科医生与感染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现将HIV感染及治疗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心肌梗死的自然病程是不可逆的损伤过程 ,梗死后存活心肌数量大量减少 ,导致心功能不全已经成为心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前认为心肌细胞是终分化细胞 (terminallydifferentiatedcell) ,不再发生有丝分裂 ,心肌受到损伤后只能形成瘢痕组织来修复。近来研究显示 ,心肌梗死后灶边缘及正常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心肌细胞发生有丝分裂[1~ 2 ] ,但由于心肌梗死部位血供断绝 ,如果仅依赖于心肌细胞的分裂增生 ,不可能形成新的心肌组织。最新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移植干细胞到心肌细胞坏死区域内 ,可有效补充心肌细胞 ,改善心功能。因此 ,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