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背景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株中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122份HCMV感染患儿的尿标本和53份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肠组织标本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的扩增,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核苷酸测序。结果50份尿标本和23份肠组织标本临床株完成DNA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CMVUL144基因分为3组4个基因型,UL144G1a(52%)为主要基因型。有症状与无症状HCMV感染临床株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引起神经系统及肝胆系统受累的临床株与无症状感染临床株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美国及日本的临床株比较,UL144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HCMVUL144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UL144G1a为先天性或围生期HCM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UL144基因分布与地理位置有关;UL144基因分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嗜性无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7基因在先天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方法:选择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涵盖UL137全序列的UL136,UL138基因全序列PCR扩增,对扩增阳性的标本进行全序列的测序,核实测序结果,拼接出UL137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分析获得22株HCMV临床分离株UL137ORF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变异分布于整个编码区,但主要集中在5’端220—290bp处,均为核苷酸碱基替换,无插入及移码突变。在UL137预测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新增2个半胱氨酸位点,导致17株临床分离株在71-76位氨基酸出现了N相连豆蔻酰化位点(MYR)的新增,及第90~92位氨基酸硫化cAMP位点的相应缺失。结论:HCMV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高度保守,但存在一定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3.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Dsg3基因的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EC1-EC5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克隆、表达及纯化,并以重组的Dsg抗原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方法 根据基因库中的Dsg3基因序列分析,采用RT-PCR法扩增自身抗原Dsg3EC1-EC5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M/myc-His(-)B中,稳定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并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蛋白表达产物.以重组Dsg3EC1-EC5蛋白为抗原用ELISA检测40份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40份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TM/myc-His(-)B-Dsg3.纯化的Dsg3EC1-EC5蛋白能够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发生反应.ELISA方法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结果显示,天疱疮抗体的阳性率为95%.结论 真核表达的Dsg3EC1-EC5蛋白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74.
腹膜肿瘤整体预后较差,以往继发性腹膜肿瘤的诊疗只能参考相应病种的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将相关癌种的诊治指南及文献进行整合,并进行全面规范性阐述,重点聚焦国内腹膜肿瘤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最大特点在于立足“中国特色”“中国模式”,是国内外首部腹膜肿瘤诊治指南。笔者通过“防-筛-诊-治-康”全过程对《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中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UL/b′ UL133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研究UL/b′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揭示HCMV先天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引物上下游分别引入NdeⅠ和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采用PCR技术扩增 HCMV临床分离株H株的UL133基因片段,将其扩增产物与载体pGBKT7 同时使用Nde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纯化后,将UL133片段插入到pGBKT7载体上,构建诱饵质粒 pGBKT7-UL133,并测序分析.利用醋酸锂小量酵母转化方法,将测序正确的诱饵质粒pGBKT7-UL133转化入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中,然后将转化的菌液涂布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Trp)上,筛选阳性菌落.再将人胎脑cDNA文库质粒转化到含pGBKT7-UL133质粒的AH109菌株中,在四缺培养基(-Ade/-His/-Leu/-Trp)中筛选,在铺有X-Gal的滤纸上进行显色反应,提取显蓝色的阳性酵母筛选质粒,运用电穿孔方法将其转化到TG1的大肠杆菌中,并行PCR鉴定,提取大肠杆菌中的文库质粒,并将其回转到含诱饵质粒pGBKT7-UL133 的酵母菌株中,进行回转验证.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用于酵母双杂交筛选的诱饵质粒pGBKT7-UL133成功构建,含有诱饵质粒的酵母菌株在-Trp上生长.转化有人胎脑cDNA文库和诱饵质粒pGBKT7-UL133的酵母菌AH109,在四缺培养基中观察到有28个酵母菌落生长,通过显色反应、酵母质粒转化及回转酵母细胞筛选得到4个阳性克隆.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在这些基因中,其中一个基因编码人类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依赖性氧化还原酶1.结论 成功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HCMV UL/b′区UL133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NADPH,提示UL133蛋白可能在增加病毒毒力和传染性,干扰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细胞的生长、分裂、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2基因在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7株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阳性的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42全序列PCR扩增,阳性13株PCR产物进行UL142基因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27株分离株UL142PCR扩增,13株阳性,阳性率48.2%,以Toledo株为参考株序列比较表明,13株UL142可读框长度均与Toledo株相同,为921bp,编码307个氨基酸的蛋白。DNA序列变异均为核苷酸替换,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2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在核苷酸水平为94.4%~95.9%,氨基酸水平为89.9%~99.6%。二级结构预测分为三种构象。大多数HCMVUL142蛋白重要功能基团位点在所有分离株中均高度保守,仅四个位点在一些分离株中存在缺失或新增。系统进化树分析除Toledo株外,13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可分为3个基因组。结论13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UL142基因DNA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L142基因多态性与HCMV先天性感染不同疾病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IgM抗体的方法 学特点.方法 采用CLIA法对69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病毒性肺炎患儿的血清进行HCMV-IgM检测,同时用ELISA法进行同一批样本中部分的测定.结果 共检测样本695例,其中阳性151例,阳性率21.7%.CLIA法的灵敏度可达0.82 AU/m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8%,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相关性系数为0.981~0.999.两种检测方法 的一致性为92.6%,但CLIA测定敏感性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结论 CLIA法检测HCMV-IgM具有高灵敏度,检测所需时间短,人为影响因素少,结果 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78.
<正>膝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病,膝关节的功能关系到屈伸、站立、负重、行走等多种活动,其结构复杂,易于遭受损伤。膝关节病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蹲下及行走困难、活动不便;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给患者精神上带来很大痛苦,而一般治疗方法多不理想。笔者在门诊对68例膝关节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SR)治疗早期肝细胞性肝癌(HC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3月TACE联合RFA(TACE-RFA组)与SR(SR组)治疗早期HCC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结果 纳入4个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697例患者,TACE-RFA组患者的1、3年总体生存率(OS)为94.40% (337/357)、59.94%(214/357),SR组为92.35% (314/340)、68.24% (232/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3,95%CI:0.79~2.60,P=0.24,I2=0%;OR=0.77,95%CI:0.56~1.07,P=0.12,I2=45%).TACE-RFA组患者与SR组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1% vs.80.29%,OR=1.07,95%CI:0.73~1.57,P=0.74,I2=0%);但TACE-RFA组患者的3年RFS明显低于SR组(29.97% vs.44.41%,OR=0.56,95 %CI:0.40~0.77,P=0.000 5,I2=0%).TACE-RFA组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SR组(1.43% vs.5.07%,OR=0.23,95 %CI:0.10~0.54,P=0.000 7,I2=10%).结论 外科手术较TACE-RFA能明显降低早期HCC的远期复发率,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手术科手术低.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