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液灌流及血液滤过技术是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一种,对血中胆红素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炎患者的危险警钟,极易发展成重型肝炎。为尽快降低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我们应用血液灌流及滤过技术治疗38例高黄疸肝炎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瘦素在儿童和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血清瘦素水平伴随青春期发育而升高 ;男性血清瘦素水平在G2 期 (Tanner分期 )达峰值后逐步下降 ,G5期再次升高。瘦素可能有启动和促进女性青春期发育的作用。对于男性可能有促进作用 ,但启动青春期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障碍是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的途径之一,观察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在细胞水平分析姜黄素防治糖尿病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在常规培养时,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40,50,80和10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购自美国Sigma公司),每个剂量设12个平行孔,培养3d,在此期间,分别在24,48,72h时,于姜黄素各剂量组中分别选取4个平行孔,以MTT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在诱导分化时,设一组空白对照,实验组与诱导液同步加入0,2.5,5,10,15和20μmol/L的姜黄素,于诱导分化的第6天,采用油红O染色方法测定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姜黄素作用3T3-L1前脂肪细胞48h,5,10μmol/L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0.67±0.01,0.69±0.02,0.57±0.01,P<0.01),15μmol/L剂量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54±0.01,P>0.05),其余剂量组(20,25,30,35,40,50,80和100μmol/L)细胞吸光度值显著降低(0.53±0.01,0.47±0.01,0.42±0.03,0.45±0.03,0.18±0.01,0.2±0.01,0.16±0.04,0.44±0.05,P<0.01)。②姜黄素作用细胞48h时,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40μmol/L以上浓度的姜黄素出现细胞毒性作用,大部分细胞成片脱落死亡。72h时,15~35μmol/L姜黄素组细胞的生长率有所增加,而40μmol/L以下姜黄素处理组细胞生长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③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2.5,5,10,15和20μmol/L姜黄素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0.38±0.05,0.49±0.04,0.56±0.06,0.75±0.06,0.77±0.1,0.83±0.06,0.38±0.05,P<0.05~0.01)。结论:不同浓度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增殖双重作用,低浓度姜黄素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姜黄素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通过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加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4.
肝肾综合征(HRS)是在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基础上,由多种因素引起肾脏血流灌注减少所致功能性肾衰竭。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肾脏小动脉收缩致肾血流减少是主要机制[1]。现就肝肾综合征时肾血流减少的机制综述如下。1内脏舒血管物质增加门脉高压患者血浆中存在高浓度的舒血管物质,且以内脏循环中水平最高。首先内脏舒血管物质增加,使内脏血管扩张;同时外周动脉扩张,尤其大量腹水形成加重了血管扩张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流也减少。因此门脉高压引起内脏血管扩张是肝肾综合征发生的始动因素。1.1 NO的作用NO是以左旋精氨…  相似文献   
75.
董孟林  王庆玲  闻颖 《护理研究》2008,22(9):819-820
自1910年勇敢的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第1次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手术以后,1992年我国也成功地完成了第1例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作为新型的外科技术,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极为迅速.它以对病人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迅速被医生和病人接受.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胸腔镜设备,成功地开展了胸腔镜手术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用6mol/L 盐酸或硝酸浸提发中锌、铜、锰、镁12h,代替消化法进行样品处理。然后,用无泵流动注射法,取酸浸提液各100μl,进行原子吸收测定。4种元素的回收率在96.0~101.0%之间,重现性:变异系数在0.78~2.21%之间。结果与直接喷雾法一致,而且此法简单、快速,节省试样与试剂,适于卫生检验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77.
闻颖  姜旭  刘沛 《中国医师杂志》2013,(8):1013-1017
目的 通过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参与调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强肾小球系膜细胞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I)表达的信号机制,揭示TNFα引起肝肾综合征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大鼠系膜细胞株(GMCs)进行体外培养.按TNFα处理GMCs的不同时间点,分为对照组(D)、TNFα-2 h组、TNFα-4 h组、NFα-8 h组、TNFα-24 h组,另设2组分别为Sanfingol-8 h组(S)、TNFα+ Sanfingol共培养8h组(TS),共6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 time-PCR检测方法,观察TNFα孵育的GMCs中IP3RI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IP3RI主要分布于GMCs的胞浆内,对照组阳性信号较弱,TNFα处理各组棕褐色阳性信号增强,以TNFα-8 h组最明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TNFα-4 h组、TNFα-8 h组、TNFα-24 h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h:1.82±0.63,8 h:2.95±0.66,24 h:2.48±0.72,D:1±0.02,F=9.24,P<0.05).其中TNFα-8 h组、TNFα-24 h组IP3RI表达最高(P<0.05).S组、T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39 ±0.65,TS:1.35±0.37,P>0.05).Real time-PCR发现:TNFα处理各时间点组与对照组相比IP3 RI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h:3.35±1.97;4 h:3.16±1.35,8 h:3.70±1.76;24 h:4.49±1.70,D:1±0.01,F=6.167,P<0.05). TNFα各处理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53±0.79,TS:1.32±0.38,P>0.05).结论 IP3 RI主要分布于GMCs的胞浆内,TNFα可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IP3 RI蛋白、mRNA的表达,并可被PKCα抑制剂Sanfingol所阻断,这可能是肝肾综合征时TNFα引起GFR下降的重要信号机制.  相似文献   
78.
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治疗难,病死率高达20%-25%。研究显示,TNF-α和IL-10等在SAP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资料观察SAP时血清TNF-α、IL-10的变化并探讨丹参对其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79.
临床上当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且以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为主,同时抗平滑肌抗体(SMA) 阳性,常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然而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却大有不同.现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免疫相关性肝病患者的病历,有针对性地阐述SMA阳性的免疫相关性肝病的特点,并寻找其诱因.  相似文献   
80.
临床上当患者出现发热、血小板计数降低、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时,且为出血热流行季节,常考虑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然而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却大有不同。本文根据遇到的2例肝脓肿病例,阐述严重感染导致急性肾损伤与血小板减少的特点,以帮助临床更好地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