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首次应用国产乳果糖—氢气呼吸试验(BHT),监测了16例肝硬变患者小肠传递时间(SBTT)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BOG).肝硬变SBTT为106.8±24.6min,较正常组(80.6±28.3min)显著延迟,P<0.01.其中腹水组为118.4±19.8min,较无腹水组(88.6±20.3min)显著延迟,P<0.01.BOG阳性率为37.5%,而正常组无1例阳性.6例BOG均伴有SBTT延迟,其中5例合并腹水.6例BOG服用灭滴灵1周后全部转阴.乳果糖-BHT可同时监测SBTT及BOG,故对肝硬变尤为适用.实为临床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9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测评 ,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SCL- 90各症状因子除偏执外 ,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P<0 .0 1) ,排在前三位的是躯体化、抑郁和焦虑 ;SAS和 SDS得分亦与国内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有 47%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 ,有 6 8%的患者存在轻至重度抑郁 .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3.
0 引言 慢性肝脏疾病常有胆囊壁的水肿增厚 ,特别是发生腹水者常出现胆囊壁增厚呈“双轨”征[1 - 4 ] .我们通过分析 98例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程度与门脉宽度及肝功能障碍的一些相关指标的关系 ,分析影响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本院 1998- 0 1/2 0 0 0 - 0 7肝硬化住院患者共98(男 72 ,女 2 6 )例 ,年龄 2 4~ 78(平均 47.4)岁 .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5 2例 ,混合型肝炎后肝硬化 2 6例 ,乙醇性肝硬化1例 ,原因不明 19例 .根据 Child- Pugh分级 ,A级者 32例 ,B级者 38例 ,C级者 2 8例 .肝硬化诊断标准参照…  相似文献   
74.
瘦素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在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肝源性糖尿病(A组)、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B组)、20例2型糖尿病患青(C组)及20例健康对照(D组)进行血清瘦素(lept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leptin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leptin水平高于B组及D组(P〈0.05),FPG水平低于C组(P〈0.05),FINS水平高于C组及D组(P〈0.05),ISI低于D组(P〈0.05),HOMA—IR高于B组及D组(P〈0.05);A组的leptin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负相关(P〈0.05)。结论:肝源悱糖碌病患者leptin水平升高,其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瘦素可能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应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比色法及细胞克隆形成试验 ,研究As2 O3 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细胞毒作用。结果发现As2 O3 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5 μmol/LAs2 O3 抑制程度明显强于 1μmol/L。 5 μmol/L和 1μmol/LAs2 O3 作用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 1.5± 1.2 %和 12 3± 2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 .0± 4.2 % (P <0 .0 1)。As2 O3 对肝癌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且呈显著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对于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高于 5 氟脲嘧啶 ( 5 FU )和丝裂霉素 (MMC) ,但无显著差异。As2 O3 与 5 FU及MMC存在协同效应 ,联合应用 ,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升高。说明As2 O3 具有明显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对肝癌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6.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8和TNF—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与胰酶消化自身组织有关。近年来,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紊乱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犤1犦。IL-8和TNF-α在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有关犤2犦,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我们检测了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含量,并探讨了其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住院患者56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分会1996年第二次方案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方式的甲氰咪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甲氰咪呱治疗组、甲氰咪呱预防组。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高脂饮食,甲氰咪呱治疗组在高脂饮食12周后给予甲氰咪呱200 mg.kg-1.d-1)灌胃治疗,甲氰咪呱预防组给予高脂饮食同时进行甲氰咪呱200 mg.kg-1.d-1灌胃。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血脂(TG、TC)、血清TNF-α;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G、TC显著增高(P〈0.05),甲氰咪呱治疗组及预防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且预防组AST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A及血清TNF-α显著增高,SOD活性下降(P〈0.05);甲氰咪呱治疗组及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MDA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甲氰咪呱治疗或预防给药均可促进上述指标恢复(P〈0.05)。结论甲氰咪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有一定治疗效果,其有效阻遏了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应激,保持了氧化/抗氧化平衡,改善NASH大鼠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反应,且甲氰咪呱预防组的效果优于治疗组,说明对NASH的早期治疗更有益于NASH的转归。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根据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分别分组,另选同期1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EGF、MMP-9的表达,并对VEGF和MMP-9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MMP-9和VEG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MP-9和VEGF表达在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远处转移的不同分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VEGF和MMP-9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其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浸润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9.
80.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并发声带麻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使用双气囊三腔管 (以下简称三腔管 )压迫止血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尤其是当药物止血效果不佳时 ,应用三腔管进行物理性压迫止血就显得更为重要 .文献报道三腔管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有鼻翼压迫坏死、窒息、吸入性肺炎、食管下端及胃粘膜缺血坏死等 [1 ] .三腔管压迫止血致声带麻痹所见甚少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女 ,38岁 ,因呕血、便血 6 h,于 1997- 0 9- 0 4急诊入院 ,有肝硬化病史 6 a,院外呕血、便血量共约 6 0 0 m L .入院后立即予以补充血容量、降低门脉压力、抑制胃酸、局部和全身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