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5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健康人空腹血浆NO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腹水情况.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情况.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把肝硬化患者分为3组,各组血浆NO水平为Child-Pugh C>Child-PughB>Child-Pugh A.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高于未合并腹水者(P<0.0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高于未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P<0.05).血浆NO水平与患者的门静脉淤血指数和脾静脉淤血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NO水平是反映肝硬化程度的一个有用指标,升高的血浆NO水平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两咪替丁灌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转氨酶等指标,观察肝组织学特点。结果:与NASH组比较,高、中剂量西咪替丁组大鼠的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均下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HA水平也下降,低剂量西咪替丁组各指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咪替丁能抑制NASH大鼠肝微粒体CYP450、CYP2E1表达,降低血清中HA含量,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3.
<正> 我科自1996~1997年间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硬化型肝癌并白细胞减少者2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4例硬化型肝癌均为住院患者,且经B超或CT检查确诊,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40~78岁,无血液系统疾病。行介入治疗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分别在2.0×10~9/L及0.8×10~9/L以下。 1.2 药物与方法 rhG—CSF(商品名:惠尔血)是由日本麒麟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至2.0×10~9/L及1.0×10~9/L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诱导成功率高且病变典型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对照组(n=18).模型组用微量输液泵经胰胆管逆行注入3.5%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对照组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观察两组大鼠术后3h、6h、12h腹水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观察胰腺组织大体形态以及病理改变,并进行评分.结果 模型组胰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其大体及病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能成功诱导大鼠SAP,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及诱导成功率高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AP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及TNF-α与肝硬化病情演化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含量. 结果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0.35±0.15)μg*L-1, (0.36±0.08) μg*L-1及(25±8) pmol*L-1,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肝硬化合并腹水感染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分别为(0.51±0.19) μg*L-1,(0.64±0.12) μg*L-1及(33±8) pmol*L-1,明显高于无腹水感染组(P<0.01). IL-6,IL-8及TNF-α含量随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而增高. 结论 IL-6,IL-8及TNF-α在肝硬化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提示利用IL-6,IL-8及TNF-α拮抗剂或其他方法阻断这一环节,对减缓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恶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结扎治疗远期疗效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作者多年采用内镜下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L ) ,研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住院肝硬化合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10 5例 ,在出血后 72 h或无出血时择期行 EVL .结扎后分别在 4wk,6 m o,1和 2 a进行追踪及胃镜随访复查 . 4wk内结果作为近期疗效判断 ;6 m o以上结果作为远期疗效评价 .结果 静脉曲张近期根治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和 86 % . 6 mo后共随访到 75例 ,其远期根治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5 1%和 77% ,与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近期与远期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无显著变化 (P>0 .0 5 ) .结论  EVL近期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但远期疗效并非乐观 ,常需重复行 EVL 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7.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少见,表现特殊,病因不明。本例患者女性,27岁,胃镜检查胃窦多发溃疡,病理组织检查提示嗜酸细胞浸润并上皮肉芽组织形成。经胃窦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D20(++),CD3(+),CD45R0(++),CD79a(+),CD68(-),Ki-67(-),CD5(+),CD10(-)。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54.39%,高度表达CD7、CD5、CD3、CD38、cCD3;部分表达CD56,CD8;少数表达CD13,无B细胞表达。血液PCR未检出巨细胞病毒,结核菌素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经单一抑酸治疗病情无变化;合用丽珠胃三联治疗2个疗程,胃窦溃疡此消彼长,病变范围扩大,最终经剖腹手术确定胃窦淋巴瘤,手术加化疗后患者痊愈。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镁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治愈MALT相关胃窦溃疡,但溃疡此消彼长,向周边扩展。提示:治疗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关键在于针对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8.
15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肝纤维化指标HA、LN及IV-C的变化与门脉血流变化对胃运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同步对比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多普勒超声及体表胃电检测的方法,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肝硬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浆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以及IV型胶原(IV-C)的水平;门静脉的平均宽度(PVD),门静脉血管内最大血流速(PVmax)和血流参数(PVF);进餐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A、LN及IV-C的水平随着肝功能的减退呈现增加的趋势,而PVmax和PVF呈递减趋势,与正常状况差异显著。而在胃电中,肝硬化患者的胃电幅值随着肝功能的减退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功率在餐前明显高于正常,餐后却显著降低,且随着肝功能的减退餐后主频率逐渐下降。而门静脉的平均宽度(PVD)的改变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随着肝纤维化指标HA、LN及IV-C水平的增高,肝硬化患者Pvmax和PVF减低,餐后胃排空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患者118例,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于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复查,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92例首次治疗即全部清除病灶,余26例经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术后1年复查10例复发,复发率8.47%。术后17例(14.4%)出现胸骨后不适症状,9例(7.0%)出现胸骨后疼痛,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后缓解,3~7d症状消失;4例(3.1%)出现食管黏膜下气肿,自行吸收。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