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接受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植入剂组和对照组各30例,植入剂组行保乳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治疗,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拆线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手术情况,血白细胞(WBC)、肝功能、肾功能等变化情况,并随访统计术后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2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剂组切口拆线天数、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血WBC、ALT、Cr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剂组复发率、生存率分别为0、93.3%(28/30),对照组分别为3.3%(1/30)、90.0%(27/30),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植入氟脲嘧啶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自制“黄白散”治疗消化道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1985年8月至2006年6月我院普外科自制“黄白散”治疗消化道瘘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消化道瘘治愈17例,1例因瘘口远端梗阻中转手术治疗,治愈率占94.4%,无死亡病例。结论:“黄白散”具有粘堵和促进生肌作用,治疗消化道瘘速效且治愈率高。远端有梗阻者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23.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相应的靶点,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本研究对近几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1例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坏疽性胆囊炎组和无坏疽性胆囊炎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肝硬化、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ALT、AST、AKP、TBIL、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增大、胆囊壁厚度等14个因素与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结果:341例病例中有53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占15.5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糖尿病、肝硬化、白细胞计数、ALT、TBIL、胆囊周围积液和胆囊增大是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是坏疽性胆囊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是坏疽性胆囊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降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5.
本文结合本科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癌术后动脉介入化疗是否比腹腔灌注化疗更安全有效。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7-01~2004-12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61例,均为进展期胃癌,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方式以D2术式为主,术后27例行动脉介入化疗,34例行腹腔灌注化疗,化疗前均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6.
伊立替康(camptosar,又称CPT-11)是一种有效的、具有代表性的抗肿瘤新药,它由日本研制开发,1987年开始Ⅰ期临床试验,目前该药已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的共同批准,它与奥沙利铂同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使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有效率及生存期均得到了显著提高[1]。现将CPT-11在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
抗肿瘤药伊立替康是一种S期特异性的半合成可溶性喜树碱类衍生物,它通过抑制拓朴异构酶I,干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无论用于一线治疗,还是在氟尿嘧啶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它都显示了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本文主要就伊立替康在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肠神经元发育异常(IND)的病理形态及临床表现均较为复杂,以反复便秘为主要症状,腹胀、呕吐等假性肠梗阻的表现较为常见,重者则并发小肠结肠炎(EC),但出现气腹者未见报道。笔者发现以气腹为主要表现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8年6月—2009年3月诊治的436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分为合并ACS组(74例)和非ACS组(362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胆管结石的数量、胆管结石的直径、梗阻部位、胆管直径、胆管炎病史、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呼吸疾病等14个因素与ACS的相关性,从而得出胆管结石诱发AC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36例患者中有74例并发ACS,占16.97%。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肝功能、梗阻部位、胆管炎病史、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是胆管结石诱发AC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是胆管结石诱发ACS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胆管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是胆管结石诱发AC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了解胆管结石诱发ACS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治疗胆管结石和预防ACS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诊断性腹腔镜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01年斯德哥尔摩的Jacobaeus首次开展腹腔镜检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腹腔镜技术逐步成熟。腹腔镜大致可分为诊断性腹腔镜和手术治疗性腹腔镜。腹腔镜曾用于腹部疾病的检查诊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内窥镜、超声(ultrasound,US)、CT、MRI、介入影像学等大量仪器的应用,多数疾病可通过无创检查确诊,腹腔镜则更多地用于手术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腹腔镜的普及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腹腔镜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价值是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取代的,其术前探查作用被人们重新认识。现比较腹腔镜、CT、US等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总结诊断性腹腔镜用于胃癌诊断的优势和不足,及腹腔镜用于术前分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