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目的探讨新鲜自体心包片在婴幼儿主动脉弓补片成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12例应用新鲜自体心包片进行主动脉弓成形的患儿资料,分析比较患儿术前、术后及近中期随访的结果。结果12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主动脉弓补片成形术,9例为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3例为主动脉弓中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25.1±38.5)min,平均下半身停循环时间为(33.5±6.1)min,术后早期无患儿死亡,9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弓发育不良患儿术后早期超声估测主动脉弓降部处平均峰值压差为(14.3±4.9)mmHg,较术前[(46.3±15.2)mmHg]显著降低(P<0.05);3例主动脉弓中断患儿术后早期超声提示主动脉弓降部血流通畅。12例患儿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4.3)个月,随访期间无患儿死亡,无主动脉瘤样扩张、左主支气管压迫、膈肌麻痹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12例患儿随访期间超声提示主动脉弓降部血流通畅,平均峰值压差为(10.3±3.6)mmHg。结论新鲜自体心包片是主动脉弓补片成形术比较理想的材料,术后近中期结果满意,但是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6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结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5年间218例新生儿住院及手术相关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出院存活210例,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为3.7%。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 ~389(88±85)h,ICU治疗时间为 1~35(8±6)d,总住院时间为8~42(18±9)d。 结论 在小儿心脏外科团队各学科间的紧密配合下,对患儿予以积极的术前干预,恰当的手术时机、术式以及个性化的术后治疗策略,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确实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63.
目的总结左室训练术在婴幼儿大动脉转位分期手术中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38例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及合并限制性小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患儿施行了左室训练手术,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9.1±7.7)个月,体重(7.6±4.7)埏。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72.6%±9.1%。左室训练术包括体动脉肺动脉分流术和肺动脉环缩术。3例需要同期行房间隔开窗术。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患儿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从术前72.6%4±9.1%上升至83.9%±8.1%,左右心室压力比从术前的0.364±O.04上升至0.75±0.09。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7.89%。随访35例,随访时间2~11年,随访期间行二期动脉调转手术23例。结论对于超过新生儿期已经发生左心室退化的大动脉转位患儿,左室训练术可以安全有效的施行,为二期做动脉调转手术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64.
目的: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的右心室容积最低限度值,观察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双心室矫治术,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数据。方法:游离右上腔静脉,奇静脉结扎、切断;近右心房部位横行切断右上腔静脉,其远心端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缝闭,建立犬的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模型(n=17);采用介入性治疗二尖瓣狭窄的球囊导管(容积30ml)作为材料,将球囊放置实验犬的右心室的心尖部,通过球囊体积的改变,形成右心室容积大小改变,建立右心室容积发育不良动物实验模型。结果: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建立之后,右心室容积为正常的25%以下时,主要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明显改变,如:血压、心率、心输出量等。结论:如果右心室容积是正常的25%以上,则可以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辅助下完成双心室解剖矫治术。  相似文献   
565.
新生儿窒息后 ,若全身缺氧时间较久 ,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尤以心、脑、肾、肺损害多见 ;但若能及时正确地复苏 ,则可减小其各脏器损害。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明确不同复苏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后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 1 999~2 0 0 0年收治的 6 7例本病患儿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5 0例 ,女 1 7例 ;生后 1~ 2 4小时。新生儿窒息轻度 (生后 1分钟 Apgar评分 4~ 7分 ;或生后 1及 5分钟 >7分 ,1 0分钟 <7分 ) 43例 ,其中正规复苏 2 3例、非正规复苏 2 0例 ;重度 (生后 1分钟 Apgar评分 0~ 3分 ,5分钟 <5分 ) …  相似文献   
566.
目的总结阜外医院过去10年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VS)患者行再次手术干预的近中期结果。方法纳入2009~2019年于阜外医院完成手术治疗的9例TAPVC术后PVS患者,其中男4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5.10±5.00)岁。根据肺静脉成形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无缝线缝合(sutureless)组(n=3)和非无缝线缝合(non-sutureless)组(n=6)。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原发TAPVC类型包括:心上型4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2例。全组患者中位体外循环时间95(63,208)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58(30,110)min,术后中位ICU滞留时间24(24,2 136)h。早期院内死亡1例(11.1%)。1例(11.1%)合并单心室患者发生住院并发症,术后行血液滤过治疗。随访时间11.9(2.2,18.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肺静脉再狭窄及脑卒中。Sutureless组与non-sutureless组术后结果及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TAPVC术后出现PVS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sutureless缝合技术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优势仍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567.
<正>本文参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培训的方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菌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并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建立乳及  相似文献   
568.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3 6例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非体外循环手术组 )。包括 2 8例单侧双向格林分流术 ,8例双侧双向格林分流术。男性 2 5例 ,女性 11例。年龄 5 7±5 4岁 (6个月~ 2 4岁 ) ,体表面积 0 72± 0 3 4(0 3 5~ 1 2 8)m2 ,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 0 75± 0 0 7(0 45~ 0 83 ) ,术中肺动脉压 14 3± 3 6mmHg(1mmHg =0 13 3kPa)。并以 1994~ 2 0 0 0年间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的 3 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体外循环手术组 ) ,进行比较。结果 :非体外循环手术组病例无死亡 ,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 ,顺利出院。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3± 0 0 4。与体外循环手术组相比 ,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格林分流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胸液引流量。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双向格林分流术操作较为简便 ,术后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9.
目的 评价自制平阳霉素栓治疗阴道内尖锐湿疣 (CA )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α 2a干扰素栓为对照 ,随机分组观察阴道内CA的疣体消退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92 % ,对照组为 19%。随访 3个月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平阳霉素栓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阴道内CA的药物。  相似文献   
570.
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军  李昌生  陈声利  张君仁  赵天恩 《中药材》2002,25(10):724-726
目的:研究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50%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以衡量其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结果:测得21条酶促反应时间曲线。结论:21味药中有13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呈一定的激活作用(P<0.01),其中黄芩、毛慈菇激活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