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研究神经内分泌标记神经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嗜铬粒蛋白(CG)和突触素(SYN)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2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胆管癌和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进行了NSE、CG和SYN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2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NSE、CG和SYN的阳性表达分别有19、15和18例,阳性率分别为90%、72%和85%;3例胆管癌和癌旁组织表达呈阴性.21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20例3种标记物至少有1种呈阳性表达.结论:NSE、CG和SYN是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2.
正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成立的国家优质临床服务研究院,其成立目的是为了减少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提供的治疗护理服务在不同地区的可及性和质量差异。2005年,与健康发展署合并,更为现名,开始为公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3.
胰性脑病的临床研究(附13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组1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3例并发胰性脑病(PE),发生率为11.4%。其中早期PE(SAP发生后7日之内)8例,迟发PE(SAP发生7日以后)5例。3例行保守治疗,10例接受手术处理。1例存活,其余12例死亡。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多种胰酶尤其是磷脂酶A2(PLA)在PE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应用PCD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时伴发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其发生率为 10 %~ 2 7% ,因其发生的病理基础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 ,绝大多数可自行消退 ,因此多可行期待疗法。但在SAP发作期出现的巨大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APPC)则需及时处理 ,但此时囊肿壁尚未成熟 ,患者全身情况较差 ,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1998年 1月至 10月间 ,我们在CT引导下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PCD)方法治疗了 4例 ,效果满意。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45~ 71岁。按SAP诊断和分级标准 (1996年第二次方案 )及BalthazarCT分级评分系统属Ⅱ级 1例 ,…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技术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术中冷冻消融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胰腺中心接受超声引导的术中冷冻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38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冷冻消融的超声表现以及记录不同布针方案中冷冻冰球大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超声引导技术在胰腺癌术中冷冻消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单针方案和双针方案冷冻消融时冰球最大直径分别为(3.17±0.57)cm和(4.50±1.39)cm。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术后发生胰瘘(POPF)9例(23.7%),主要为A级生化漏7例,B级瘘仅2例;发生腹腔出血(PPH)1例(2.63%);发生胃排空障碍(DGE)7例(18.4%)。术后3个月复查CT按RECIST标准达到部分缓解(PR)的17例(44.74%),肿瘤稳定(SD)的20例(52.6%),肿瘤进展(PD)1例(2.63%),所有患者均观察到病灶部位均匀密度的坏死区域。结论超声引导的术中冷冻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具有准确、适形、安全等特点,为临床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1~39岁,平均24岁.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为主要症状,4例体检触及腹部包块.B超、CT及MRI检查显示胰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术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正常.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胰腺头颈部肿块6例,胰体尾部肿块4例.手术方式:肿块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3例(2例保留脾脏,1例联合脾脏、远端胃及部分结肠切除),节段性胰腺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2例发生胰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其他外科并发症.切除的肿块长径约5.9 cm.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8~42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转移迹象.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临床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SOX7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SOX7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PANC-1和SW1990中的表达水平?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 (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 analysis,COBRA)检测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采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胞苷(5-aza-2-a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各细胞株后,检测SOX7基因的mRNA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变化?结果: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中SOX7基因的mRNA呈阳性表达,而在PANC-1和SW1990中SOX7基因表达沉默;与BXPC-3?CFPAC-1相比,PANC-1和SW1990中SOX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较高?经过去甲基化处理后,PANC-1与SW1990中SOX7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下降,基因重新表达?结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中的SOX7基因表达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有关,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导致PANC-1? SW1990中SOX7基因的表达沉默?  相似文献   
38.
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管结石是一种少见的胰腺疾病,我院自1993年5月~2000年7月间共收治胰管结石病人9例,现就胰石症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9.
钱祝银  刘训良  苗毅 《江苏医药》2005,31(6):436-438
目的探讨反义核调节因子-κBp65(NFκBp65)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1)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合成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并进行全硫代磷酸化修饰。(2)采用腹腔内直接注射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于实验动物体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应用12、24h肺脏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1)12、24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为:对照组(23.6±2.6)和(21.4±2.8)分,预防组(20.7±3.4)和(8.7±1.8)分,治疗组(9.20±2.3)和(14.7±1.9)分。同时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12h和24h肺脏组织中NFκBp65表达的阳性细胞为(67.4±12.1)%和(59.7±13.4)%,预防组(49.3±9.2)%和(28.7±15.7)%,治疗组(42.9±1.9)%和(34.3±5.0)%。预防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STC诱导的SAP时肺脏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升高;(2)反义NF-κBp65对SAP时的肺脏组织损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SAP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治SAP 67例,入选条件:①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②发病时间在72 h内;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4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组1(区域灌注组)、组2(全身给药组),病例数分别为27例和19例.组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分别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胰大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左右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背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两组除一般支持治疗外,组1经股动脉插管持续予生长抑素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时间为5~7 d.而组2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区域灌注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