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男性乳腺癌罕见,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预后均与女性乳腺癌有所不同,我院自1965—1993年间共收治男性乳癌12例(13侧)。占同期两性乳癌的1.06%。本文对此组病人作一简要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和探讨降低其死亡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1年6月至2002年6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共有307例患者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8%.以1986年为界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手术死亡率第1阶段为14.7%(11/75),第2阶段为4.3%(10/232)(P<0.01).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出血 (5例)、腹腔内出血(5例)、胰瘘(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ARDS(2例),腹腔感染(1例)及胆瘘 (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或腹腔内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外科操作技术,提高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可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3.
CRAI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性区域动脉灌注 (continuousreginoalarteryinfusion ,CRAI)给药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oldersevereacutepancreatitis ,OSAP)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收治的年龄在 60~ 84岁的OSAP 46例 ,入选条件 :①O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于 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 ;②发病时间在 5d内 ;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 3 4例 ,随机分成 2组 ,即组 1(区域灌注组 )、组 2 (全身给药组 ) ,病例数分别为 18例和 16例。组 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至相关血管 ,置管的位置依据增强CT(C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所见选择血管。组 1的置管位置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置管 1根 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置管 1根 15例。 2组均行深静脉置管。 2组的治疗除行标准的液体复苏、支持、吸氧及生命器官功能监测等一般性治疗外 ,组 1经股动脉插管通过微量注射泵持续给予生长抑素 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 ,时间为 5~ 7d。而组2则采用常规静脉给药 (通过微量注射泵 )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 ,时间视局部和全身情况而定。  结果  ① 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因及入院 48h内的平均CT评分 (8 49± 1 5 2和 9 0 5± 1 2 4)等差异性均无显著性。② 2组平均住院时间 [(18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溶血卵磷脂(LPC)对胰腺炎(AP)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 ( 1 )实验组,从大鼠的尾静脉注入LPC; ( 2 )对照I组,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 3 )对照II组(假手术组),不制备AP模型,仅从尾静脉注入LPC。7 ~ 1 0d后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氨显色法(HRP DAB法)检测3组大鼠BBB的通透性。结果 实验组HRP有局部血管外渗出,显示BBB通透性明显升高,对照I,II组BBB升高不明显,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 1, P< 0. 0 5 )。结论 LPC能增加胰腺炎大鼠BBB的通透性,可能与AP的胰性脑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5.
保留脾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脾脏和脾动静脉与胰体尾部毗邻密切,长久以来,胰腺体尾切除术常需同时切除脾脏.脾脏虽非生命必需,但并非随意可以切除.  相似文献   
26.
27.
经过两个半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治愈率已稳步上升,但死亡率仍在20%~30%,目前主要死因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pancreatic necrosis,IPN)及由此而致的败血症及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由此可见IPN是ANP致命性并发症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研究IPN的发生机理、诊断及防治,成为当今研究ANP,进一步提高其治愈率的重要课题,本文现就IP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29.
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治SAP 67例,入选条件①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②发病时间在72 h内;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4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组1(区域灌注组)、组2(全身给药组),病例数分别为27例和19例.组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分别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胰大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左右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背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两组除一般支持治疗外,组1经股动脉插管持续予生长抑素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时间为5~7 d.而组2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区域灌注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30.
1 引言1988年Rindemecht[1]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认为胰腺炎致死不是胰酶自身消化,而是白细胞过度激活所致全身过度炎症反应.该学说于20世纪90年代得到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其核心问题是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以及免疫系统的参与,其中多种细胞因子级链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放大的细胞因子级链反应使得体内的细胞因子遭到破坏,促炎细胞因子如TNFa、IL-1等超过抗炎细胞因子如IL-2、IL-10、IL-12.临床上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其结果是胰腺及胰外组织器管病变发展加重.近来大量的研究发现,核调节因子-кB(nuclearfactor of kappa B,NF-кB)是基因转录的主要因子,包括化学因子(chemokine)如粘附分子家族等.有研究表明、NF-кB在急性胰腺炎中高表达并与其他因子一起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