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Willis环的解剖形态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 3D TOF MRA技术进行脑血管Willis环成像。结果 Willis环显示完整性为 5 4.9% ,Willis环属支的显示率为 10 0 % ,Willis环的主要变异类型为大脑前动脉左右不对称 ,大脑中动脉侧裂段起始点位置不恒定 ,胎生型大脑后动脉等。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变异者为 83 % ,脑血管畸形者中脑血管变异者占 12 % ,脑梗死及脑出血中脑血管变异者占 1.6%。结论 Willis环的形态变异较大 ,与脑动脉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 PROPELLER FSE 和 EPI两种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探讨 PROPELLER技术在诊断超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67例临床疑诊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分别行常规 T1WI,T2WI,T2WI FLAIR序列检查和 PROPELLER FSE 扩散加权成像、 EPI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种不同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和对病变的显示程度. 结果 两个序列均可分辩出所有非颅底区域梗塞灶,对 12个颅底病灶 PROPELLER FSE DWI序列检出率达 100%,而 EPI DWI序列可检出率达 58.3%.结论 PROPELLER FSE扩散加权成像能提高图像信噪比,并有效消除颅底磁化率伪影 ,改善图像质量,提高颅底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对磁共振的螺旋桨技术就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伪影等图像质量要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 10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常规头部扫描序列 FSE T2W和 Propeller FSE T2W进行轴位扫描.对两种序列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并各选取同一层面,相同的位置的一幅图像进行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10例志愿者的 Propeller FSE图像质量优于常规 FSE,灰、白质的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常规的 FSE图像中,眼球的转动造成明显的运动伪影,脑积液的搏动伪影也非常明显;而在 Propeller FSE T2W序列扫描结果中,这两种运动伪影都被消除了.头动时常规的 FSE图像非常模糊,有明显的运动伪影,没有任何诊断意义.Propeller FSE T2W序列扫描图像上基本没有运动伪影,图像质量略有下降,但明显好于常规 FSE图像,有诊断价值.结论 Propeller FSE和常规 FSE相比,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噪声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并能有效地克服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因素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436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将图像行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理想心率在55次/分~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为80.3%达到诊断要求;选择重建相位窗为75%可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注射速率为3.5ml/s,显示冠状动脉清晰且受腔静脉伪影少。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16排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706例受检者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其中537例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9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65士10次/分.采用后置性心电门控电影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非离子型造影剂1.5—2mm/Kg,碘浓度为300mgI/ml或370mgI/ml,注射速率3—4ml/s,在注射造影剂后,屏气20秒左右,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并对其进行评价。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她)、曲面重建(CPR)以及仿真内窥镜(VE)。结果:706例受检者有2556根冠状动脉被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88%、89%、91%、93%。检测有意义的狭窄(≥50%的狭窄)936/2556(36.92%)根,其中钙化性狭窄773/936(82.59%),非钙化性斑块狭窄163/936(17.50%)。单根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612/936(65.38%),两根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237/936(22.32%),三根以上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113/936(12.07%)。4、结论:如果控制好心率和改善扫描技术,16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能较为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对冠心病的筛查、血管搭桥以及内支架置入后疗效随访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大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柬受损与肌力的关系。方法:对9例正常被试和9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常规MR T1WI、T2WI和DTI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Ⅱ软件处理,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柬3D纤维束图。对正常被试分别在内囊前角、膝部、后角选择感兴趣区测量主要白质纤维柬FA值。脑卒中病人对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进行FA测量。将感兴趣区设在双侧大脑脚对双侧皮质脊髓束进行3D重建。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卒中患者患手肌力。结果:在正常组双侧自质纤维束FA值无明显差异,但相同部位不同白质区的FA值有明显差异(t=3.12,P〈0.05),重建FA值图与方向编码彩色图可显示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在脑卒中病人组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有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DTI可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柬的走行及分布,为大脑自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同领域。DTIFA值图及DEC图可以显示卒中病人梗死区白质纤维的方向与各向异性程度。3D纤维束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有利于探讨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肌力的关系,对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对视觉刺激下简单心算任务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计算任务类型相关脑功能区的定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理解人脑高级思维模式。方法:对12名右利手志愿者(男性6名,女性6名)进行简单加法计算、简单减法计算和退位减法计算任务的fMRI研究。应用组块设计模式。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志愿者行TIWI和fMRI。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同时记录被试的计算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名被试中共获取10人的行为学数据。三种心算任务模式随计算难度的增加,平均反应时延长,计算正确率下降。男女间比较退位减法任务计算正确率存在差异,女性低于男性(p〈0.05)。三种计算任务存在共同激活脑区,如额叶、顶叶、枕叶及初级运动皮层,额叶为减法任务主要相关脑区。随任务难度加深,脑总体激活体积增大。结论:fMRI为计算认知功能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可视化方法,不仅可以对相关脑功能区进行定位,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来推断各功能区在计算认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PET-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脑功能的研究是探知脑功能重要手段之一,在此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应用的方面是:脑代谢显像、脑灌注和脑血流显像、脑受体显像,其中以代谢显像应用最为广泛。特异性显像剂的开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PET显像会在脑功能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SCT)的脑灌注成像为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和对脑肿瘤的诊断、评估及预后的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ET-CT联合起来必定会促进神经系统影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22例受检者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采用电影扫描序列,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对比剂(欧乃派克)2ml/Kg,注射速率3.5-4ml/S,采用VR、MPR、CPR、VE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心率在55-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心率大于80次/分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心率平稳且小于75次/分,使用合适的对比剂及扫描参效,MSCT可满意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复查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