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瘫患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864例住院的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2年1~12月948例住院的脑瘫患儿作为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脑瘫患儿中11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45%;对照组患儿中178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0.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程序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达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针灸在脑瘫康复中的脑功能代偿作用.方法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补肾组穴督脉穴13针配伍涌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和醒神头针(神庭透百会,百会透脑户和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头颅CT、SPECT病变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52%.治疗后发育商(DQ)治疗显著组高于对照组(P<0.01).头颅CT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的好转率和头颅SPECT脑神经元代谢功能恢复正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能促进脑功能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低强度半导体激光鼻黏膜照射对脑瘫患儿临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瘫患儿予激光鼻腔照射治疗,观察照射后红细胞聚集及甲襞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激光照射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改善率为60.47%,远高于对照组的26.83%(P<0.01)。且经激光照射治疗后,脑瘫患儿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低强度激光血液照射疗法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红细胞聚集异常,改善脑瘫患儿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埋线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体感音乐疗法、头针疗法,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3个疗程;埋线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肩髃、肩髎、天宗、天枢、华佗夹脊(颈4、腰1、腰4)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次选6~8个腧穴,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患儿坐位能力(LSS)分级、侧弯反射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A、B能区评分,判断患儿坐位能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LSS分级、侧弯反射及GMFM A、B能区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 01),且埋线组均优于对照组(P<0. 01)。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9%(30/33),优于对照组68. 5%(24/35,P<0. 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能有效抑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原始反射,显著提高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45.
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儿童持续植物状态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儿童持续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方法 观察7例PVS患儿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痊愈3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PV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病程少于3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脑萎缩者效果较好.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PVS患儿病情,预后与促醒治疗开始的时间、脑损伤的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6.
正Lesch-Nyhan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LNS)又名自毁容貌综合征,是一组由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舞蹈状手足徐动、攻击行为、强迫性自残、痛风等核心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数据库,发现迄今关于LNS的中文文献仅10余篇,涉及10余例患者,最近一篇发表于2006年,且均为典型临床表现与相关血生化、酶学检查确诊,无基因学检测。由于该病早期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并伴有肌张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从红细胞聚集性及甲襞微循环的观察角度对脑瘫患儿的血液流变学特点进行研究,探讨脑瘫惠儿病情程度与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莱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研发的红细胞观测与临床数据分析系统对73例脑瘫患儿进行红细胞聚集性测试,并比较不同程度脑瘫纽间红细胞聚集性的差异;选用国产WX-6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脑瘫程度与红细胞聚集增高具有相关性(P〈0.05);轻、中、重度脑瘫组间中、重度红细胞聚集增高存在差异(P〈0.01);中、重度脑瘫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异常明显高于轻度脑瘫组(P〈0.05);而中、重度脑瘫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22%(35/36)的脑瘫儿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管襻短小,输入支显著痉挛,管襻数目减少,有不同程度红细胞聚集;不同程度脑瘫患儿之间血沉及K方程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及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异常,且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的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即脑瘫病情越重,红细胞聚集增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48.
脑瘫对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女患有脑瘫对父母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SF-36作为儿童父母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分别对113例脑瘫患儿父母(脑瘫组),52例一般疾病患儿父母(疾病组)及314例正常儿童父母(正常组)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SF-36)评定.并比较三者间的差异。结果:脑瘫组父母SF-36各单因素在生理职能(73.4±38.9)、躯体疼痛(83.4±16.6)、一般健康状况(66.2±21.4)、精力(65.0±20.8)、社会功能(80.2±19.7)、情感职能(62.4±43.4)及精神健康(69.8±17.3)7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低于正常组(90.9±37.0、87.7±15.6、80.2±15.2、76.7±15.6、92.8±29.4、88.4±25.9、82.3±28.0,P〈0.05);在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低于疾病组(75.7±15.3、88.9±14.3、80.8士12.6,P〈0.05)。结论:子女患有脑瘫给父母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社会要高度关注这类疾病患儿的家庭。  相似文献   
49.
痉挛型偏瘫脑电图癫癎样放电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痉挛型偏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发作间期癫癎样放电(IED)特征,并分析IE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83例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ED的影响因素。结果 13%痉挛型偏瘫患儿伴有癫癎。34%患儿伴IED,IED组癫癎发生率(32%)较非IED组者(4%)显著升高(PPPP结论痉挛型偏瘫常伴IED,存在IED者癫癎发生率更高。皮层受累及认知水平低下对痉挛型偏瘫伴IED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0.
患儿李某,男,10岁,于2007年6月出现发热、头痛、昏迷,并有抽搐,诊断为“乙脑”。经予抗感染、护脑等治疗后,患儿病情平稳,但反应迟钝,四肢活动障碍。为进一步行促醒及康复治疗,于2007年7月入住我科。入院时患儿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VS),PVS评分为7分(左侧肢体无目的随意运动为2分,偶有眼球追踪为1分,能进食液体为1分,可哼哼为1分,能哭笑为2分,对指令无反应为0分)。四肢肌张力(MAS)高,左侧MAS约1级,肌力Ⅲ级;右侧肢体MAS1^+级,肌力Ⅱ级。四肢肌容积差,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