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成体肝干细胞向肝癌细胞趋向性迁移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体外观察成体肝干细胞与相互隔离的肝癌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建立工程化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大鼠成体肝干细胞WB-EGFP、胚胎成纤维细胞REF-EGFP。在相瓦隔离的体系下,共同培养肝癌细胞CBRH-7919、肝干细胞WB-EGFP或成纤维细胞REF-EGFP,连续动态观察肝干细胞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的迁移情况。结果隔离区细胞爬片上培养的WB-EGFP细胞缓慢向肝癌细胞CBRH-7919培养区移动,不仅发生在中央空白区接种的WB-EGFP细胞,而且最边缘空白区接种的WB-EGFP细胞也有类似的定向迁移运动;而成纤维细胞无趋向肿瘤细胞迁移的现象,72h后仍大部分停留在盖玻片上。结论 成体肝干细胞在体外具有追踪趋向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2.
残胃癌外科治疗临床分析及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当前残胃癌外科治疗进行再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残胃癌并行外科治疗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疾病为良性的残胃癌(RGCB)者14例,胃癌根治术后残胃癌(RGCC)者12例,对其临床发病、HP感染、手术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RGCB距第1次胃切除术后的发病时间为15~44年(中位时间为26.3年),RGCC距第1次胃切除术后的发病时间为1~10.5年(中位时间为4.0年),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测残胃癌的HP感染率为73.1%(19/26),其中RGCB的HP感染率为71.4%(10/14),RGCC的HP感染率为75.0%(9/1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均再次进行了手术治疗,其残胃癌手术根治率为46.2%(12/26),其中RGCB根治切除率为57.1%(8/14),RGCC根治切除率为33.3%(4/1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根治性切除的12例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以小弯淋巴结转移率最高(83.3%,10/12),其次为空肠系膜淋巴结(33.3%,4/12)和脾门淋巴结(33.3%,4/12)。26例残胃癌术后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14例,Ⅳ期7例。18例手术切除者术后病理报告提示有13例(72.2%)发生淋巴结转移;明确肿瘤侵犯胰腺或横结肠或脾脏者13例(50.0%);8例有腹膜转移(30.8%),其中RGCB的腹膜转移率为14.3%(2/14),明显低于RGCC的腹膜转移率(50.0%,6/12),P<0.05。全组病例累积1年总体生存率为54.5%,3年生存率为38.5%,生存时间为2~6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病理分期与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为残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1),而患者年龄、性别、第1次疾病、病理分化程度以及HP感染均不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为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根治手术是改善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腹腔镜探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创伤。胃癌术后残胃癌与良性疾病后残胃癌在临床特点上不同,临床处理仍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3.
槲皮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p21WAF1/CIP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 MCF-7裸鼠移植瘤 p2 1W AF1/CIP1的影响。方法 采用 MCF-7细胞株移植成功的 2 4只裸鼠分为对照组、槲皮素组、阿霉素组及联合用药组 (槲皮素 +阿霉素 ) ,每组 6只。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测定 p2 1W AF1/CI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2 1W AF1/CIP1m RNA表达水平槲皮素组及联合用药组高于对照组 (P<0 .0 5) ,p2 1W AF1/CIP1蛋白表达水平槲皮素组及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槲皮素可上调 MCF-7裸鼠移植瘤细胞的 p2 1W AF1/CI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减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4.
左上臂巨大脂肪瘤1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610051)钟晓刚刘勇患者,男,42岁。7年前左上臂被撞击后发现有一葫豆大小肿块,未经治疗,缓慢长大。近1年增长迅速,但无任何不适,上肢活动如常。入院检查: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份有约11cm×7cm×5cm之肿...  相似文献   
25.
殷舞  钟晓刚  黄顺荣  麦威  李雷 《广东医学》2013,34(2):238-240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在46例大肠低级别、高级别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PI3K表达强度在各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腺癌中表达最强;磷酸化的(p-)Akt、mTOR表达强度在各组织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I3K/Akt/mTOR信号通路负性调控蛋白PTEN表达率各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大肠腺瘤的恶性转化其表达降低,并与p-mTOR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表达异常,与腺瘤癌变进展相关,可望成为临床干预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26.
随着肝脏外科解剖现代概念的确立及外科技术的进展,肝脏已不存在“手术禁区”,肝切除术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年,以腹腔镜胆囊切除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兴起和迅速发展,“微创外科技术”与“微创外科观念”对整个外科,尤其是肝外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肝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载体肝干细胞分泌表达的内皮抑素蛋白(Endostatin,ES)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培养本室构建的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载体肝干细胞WB-ES,收集合有分泌型Endostatin的上清液。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体外增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含倍比稀释Endostatin的上清液,在不同的作用时间(24、48、72h),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分析载体肝干细胞WB—ES分泌表达的Endostatin对ECV304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载体肝干细胞胞外表达的Endostat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48h作用达到高峰,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Endostatin作用的实验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数下降,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0.05);实验组细胞存在细胞凋亡增加现象,但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载体肝干细胞WB-ES胞外表达的Endostatin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载体肝干细胞WB-ES有望成为靶向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肝癌基因治疗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28.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TNM分期仍然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最常用的分期系统.但在相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经历相同或相似的治疗方案后,临床结局却存在显著差别.这可能与TNM分期忽略了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成分的影响有关.因此,TNM分期在预测结直肠癌预后方面存在局...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在48例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原发病灶、淋巴转移灶、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结果腹膜转移组病例的腹膜转移灶及淋巴转移灶中survivin表达强度均高于原发灶;无腹膜转移组病例的淋巴转移灶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也高于原发病灶;腹膜转移灶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均高于上述两组的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有或无腹膜转移的两组病例的原发灶间以及淋巴转移灶间survivin的表达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urvivin蛋白表达增强与胃癌的转移进展密切相关,并在腹膜转移中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