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茴三硫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发展为纤维化、肝硬化、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药物。研究茴三硫对大鼠NASH模型形成的影响,为临床防治NASH提供新方法。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茴三硫预防组喂高脂饲料同时,加用茴三硫。余30只大鼠在高脂饮食12周后复分为:茴三硫治疗组,喂高脂饲料同时加用茴三硫;饮食治疗组即恢复正常饲料喂养;茴三硫+饮食治疗组,恢复正常饮食同时予茴三硫治疗。16周后处死动物。称动物体重、肝脏湿重、检测血清转氨酶,光镜下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结果 茴三硫治疗、饮食治疗、茴三硫+饮食治疗能显著降低造模大鼠的体重(P<0.05)、肝指数(P<0.05)、转氨酶(P<0.01),还能改善肝脏指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的程度(P分别<0.05和<0.01)。茴三硫预防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则与无显著差异。结论 茴三硫、饮食治疗NASH有效,两种方法联用可增强疗效。预防性应用茴三硫并无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评价metadoxine(L-吡哆醇、5-羧酸-2-吡咯烷酮)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病人和方法:入选标准:(1)年龄:20~70岁;(2)长期饮酒史,每日乙醇摄入量超过80g且仍在饮酒;(3)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仅轻度异常,提示为早期酒精性肝病;(4)B超提示脂肪肝。剔除晚期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肝病、吡哆醇及其衍生物过敏、治疗前曾经正规治疗、合并肾衰及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人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正常组(n=9)。模型组喂高脂饮食,即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观察一般情况及血清肝功能、血脂,并行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体重、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转氨酶均显高于正常组;病理学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且100%存在小叶内炎症,80%出现汇管区炎症,并有2例出现碎屑样坏死。电镜示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胞浆脂滴大量出现、聚积,线粒体嵴肿胀,肝星形细胞和Kupffer细胞增生。结论:通过3个月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成功地复制了大鼠NASH模型。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胰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且缺乏诊断标记物和治疗措施。近年研究表明,基因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与胰腺癌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方法: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纳入研究。抽提总RNA.合成两种组织探针,探针荧光标记和纯化后,与Agilent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胰腺癌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差异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发现肾细胞癌通路分类对胰腺癌最具生物学意义,其中TGFβ3、EPASI、PIK3R3、EGLN1、PGF、ETS1、VEGFB、CREBBP和PIK3R5九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发病与肾细胞癌通路激活密切相关,可能为胰腺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尽管近年来有关胰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早期诊断依然很困难,仍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广泛、深入研究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求早期诊断特异性标志物以及特异性治疗靶点等是有效防治胰腺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胰腺痛发病关系密切[1-2].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年来有关胰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早期诊断依然很困难,仍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广泛、深入研究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求早期诊断特异性标志物以及特异性治疗靶点等是有效防治胰腺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与胰腺痛发病关系密切[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肝脏EHE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1 9例肝脏EHE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25~69岁,平均39.11岁。2 5例表现为右上腹不适、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4例无任何症状。3巨检见肿瘤表现为直径0.5~9.0 cm的多发结节。4镜下见肿瘤呈巢状、条索状排列,瘤细胞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样细胞或印戒样细胞构成,常形成胞质内血管,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肿瘤间质由黏液玻璃样变的纤维硬化区构成,瘤细胞浸润周围肝组织,并在脉管内形成乳头状或肾小球样结构。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见肿瘤细胞FⅧ、CD34、CD31等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结论肝脏EHE较少见,影像学和临床易误诊,其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海市无机氟作业人群尿氟蓄积水平,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接触水平对尿氟异常率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临床检验系统中相关职业暴露人群4 999例及非暴露人群283例的班前清晨尿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工龄及其他变量间的混杂效应。结果 2012-2015年上海市作业人群职业暴露组的尿氟≥1.6 mg/L者的异常率为14.38%,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43%),两者的尿氟蓄积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95 mg/L和0.46 mg/L。暴露组中,34~39岁的青年组与>50岁的中年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19.15%和22.39%;男性尿氟异常率(16.87%)高于女性(6.85%),其中尿氟≥1.6 mg/L的异常人群中男性比例为87.36%;人群尿氟蓄积水平随着职业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缓慢提升,在尿氟≥1.6 mg/L人群中,职业暴露>20年者的异常率为23.28%,而<4年者的异常率为13.29%,高出75.17%。男性、年龄越大及工龄越长,发生尿氟异常值的风险越大;其相对危险性OR值依次分别为2.28、1.10和1.13。结论 职业健康监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尽快更新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干预重点目标人群应为工龄长、>50岁、男性人群;同时应加强健康体检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完善评估健康需求机制,在新医改中有针对性地推出针对农民工的精准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治疗暴发型肝衰的疗效。方法 杂种豚鼠为供体,胶原酶消化法制备肝细胞。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D-GI)腹腔内一次注射制作肝衰模型。48小时后将豚鼠肝细胞(1.5×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脂复肝方对大鼠NASH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9)喂普通饲料;余40只大鼠在高脂饮食2wk后复分为模型组(n=10)继续喂高脂饲料;熊去氧胆酸(UDCA)组(n=10)、降脂复肝方组(n=10)、降脂复肝方+UDCA组(n=10),在高脂饮食同时予相应药物治疗.12wk后处死动物.结果降脂复肝方或UDCA对降低造模大鼠的体重、肝指数和血清脂质、转氨酶有一定效果,并对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的程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UDCA治疗NASH有一定疗效,降脂复肝方疗效似优于UDCA;降脂复肝方和UDCA两药联用并无协同作用,故单用降脂复肝方即可.但是,本研究中所有药物均未能使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显著改善,说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