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患者女性,20岁,间歇性头痛3个月.于当地医院未经任何辅助检查予对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2007年12月6日再次头痛发作,伴喷射状呕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Onyx胶治疗动静脉畸形(AVM)相关的供血动脉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例大脑后动脉远端AVM相关的大型供血动脉蒂动脉瘤病例资料.结果 根据病变血管构筑特征及临床特点,对1例病人采用Onyx胶结合弹簧圈的方法进行栓塞,而对另1例病人则采用单纯利用Onyx胶进行栓塞.结果 提示Onyx胶结合弹簧圈的方法能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并能达到致密栓塞.结论 Onyx胶结合弹簧圈的方法有助于治疗动静脉畸形(AVM)相关的大型供血动脉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检测残留动脉瘤中的利用价值.方法 对29例已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35个动脉瘤)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行3D-DSA及DSA检查,评估3D-DSA对残留动脉瘤的检出效果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D-DSA检出残留动脉瘤共10个,其中8个瘤颈残留动脉瘤为术中已经确认瘤颈残留的动脉瘤,其他2个瘤体残留动脉瘤为术中不能确认是否完全夹闭的动脉瘤.而DSA共检出残留动脉瘤3个.其中1个瘤颈残留动脉瘤及2个瘤体残留动脉瘤与3D-DSA结果符合,而其他残留动脉瘤均表现为假阴性结果.结论 3D-DSA对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动脉瘤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DSA,尤其对较小瘤颈残留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故有助于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残留动脉瘤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患者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6例偏头痛患者,回顾性分析疼痛发作部位,范围以及术中病变特征与预后相关关系.结果 随访1-4年(平均随访24.6个月),完全治愈7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91%,好转7%,无效2%,其中耳颞区域、眶额区域、后枕区域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复合区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83%、88%、62%和90%、92%、96%、81%.提示耳颞及复合区域的根治效果低于其他区域.另外,术中发现神经受血管卡压较明显的病例,其减压效果较显著.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方法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段,而疼痛部位、疼痛范围以及不同病变特征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金永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841-1841
1皮肤病的生理病理学说有关皮肤疾病的论述,早在《内经》中有不少记载。《素问·痹论》中指出了人体卫气“其性漂疾,不能入于脉也,故循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说明卫气作用在皮肤腠理,其功能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强调了卫气功能正常,皮肤腠理才能健康缜密,有似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卫气靠肺气的正常宣发才能散布到皮肤,发挥卫气作用,故谓肺合皮毛。《素问·皮部论》亦提出了十二皮部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在体表皮肤的反映区。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患者,经CT、MRI、MRV及DSA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脑室-腹腔体外可调压分流术治疗,对其病史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导致的脑积水临床上非常罕见,患儿常有头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对高颅压耐受较好,回流静脉受损可致颅内压调节失代偿,DSA检查能够明确颅内静脉回流的异常路径,体外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可随时根据患儿反应调节分流压力,分流压力一般需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保证静脉回流.结论 出生后有头颈部毛细血管扩张者需考虑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体外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引起的头颅进行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面部血管痣合并脑积水的颅内静脉异常回流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部血管痣合并脑积水患者的颅内静脉异常回流特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3例面部血管痣合并先天脑积水患儿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3例患儿均有多处广泛的静脉窦闭塞且影响全脑静脉回流,颅内静脉回流主要经异常扩张的导静脉或代偿形成的侧副路静脉反流至头面部,引起双侧头面部及颈部静脉扩张.结论 广泛的颅内静脉窦闭塞导致颅内异常的静脉回流是面部血管痣患儿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原因,而这种静脉窦闭塞及异常回流静脉的形成很可能源于胎儿胚胎期发育缺陷. 相似文献
19.
<正>渐进初夏,早晚温差大。这种忽冷忽热、气温不稳时节,正是脑卒中高发期。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卒中发作,而其中颈动脉狭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统计,60%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的。颈动脉是存在于人体颈部两侧的主要动脉血管,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面部的大血管,也是脑的主要供血血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是一个血液流向大脑的通道,对大脑正常功能的维护有着重要意义。因各种原因造成该通道内部管径变小时,被称作颈动脉狭窄。临床统计显示,60%以上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造成,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中老年人必须护好颈动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