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DMBTl在人类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圆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对22例人肝硬化标本进行CK19、Hep和DMBT1免疫组化染色,用激光显微切割方法研究DMBT1在增生的胆小(PBD)中的缺失(LOH),同时对其中5例标本进行电镜观察·以10例正常肝脏作对照.结果 光镜下,所有肝硬化组织中均可找到少量卵圆细胞,其数量与炎症程度成正相关,电镜下证实卵圆细胞位于PBD中.DMBT1在卵圆中细胞也有表达,其在PBD中的阳性率为45.5%.LOH分析发现DMBT1在PBD中的发生率为45.5%,与周围肝细胞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常肝组织中未找到双向表达的卵圆细胞,仅少量大胆管有DMBTl的表达.结论 人肝硬化组织中存在双向分化的卵圆细胞,位于PBD中,DMBT1在此类细胞中高表达,DMBT1 LOH较特异的出现在PBD中,并与蛋白表达呈现相对一致性,说明DMBT1可能参与卵圆细胞的分化增殖,在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x-2 and MVD. Methods Specimens and clinical data from 38 patients (21 benign and 17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were studied. Slides of normal adrenal glands in nephrectomy specimens from another 20 patients with benign renal tumors were used as control.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olog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Cox-2 and MVD in all specimens. Results Expression of Cox-2 was observed in 5 of the 21 benign pheochromocytomas (23.8%), and in 14 of the 17 malignant (82.4%). No expression of Cox-2 was observed in control slid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ox-2 expression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s well as between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nd control (P<0.05). Expressions of MVD were 36.41±13.00, 21.43±8.05, and 13.36±4.34 in malignant, benign pheochromocytomas, and in contro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x-2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vas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and be used as a marker to distinguish malignant from benign pheochromocytomas. Expression of MVD in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s wa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Cox-2.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探讨7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CL-XL表达和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应用激光微切割技术从淋巴结组织中特异地分离淋巴瘤细胞,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淋巴瘤组织和淋巴瘤细胞中BCL—XL的表达,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CL-XL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5例)相比,滤泡性淋巴瘤(30例)组织和微切割的淋巴瘤细胞均高表达BCL—XL(P值分别为0.0064和〈0.0001),而T细胞淋巴瘤(24例)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4例)中BCL—XL表达无明显升高。在滤泡性淋巴瘤中,BCL—XL高表达的患者常伴多个淋巴结外器官累及(P=0.0004),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P=0.0019),国际预后指数分组多为高危组(P=0.0013),患者总生存期短(P=0.0451)。突变检测发现1例滤泡性淋巴瘤BCL-XL的同义突变(密码子109ACA→ACC)。结论:BCL-XL表达与滤泡性淋巴瘤的疾病进展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纤维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金晓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84-86,i006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纤维瘤病(SIF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2例SIFM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块均位于小肠系膜,病变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色,质地韧,编织状。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似纤维母细胞,排列成束状,相互交错,可形成大量胶原纤维;细胞核无异型性。肿瘤向肠壁肌层及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病变无坏死。增生的梭形细胞Vim、Des( ),而CD34、CD117、actin和S-100均(-)。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虽然SIFM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特点,但若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但是并不转移。  相似文献   
85.
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4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腹膜后一腹主动脉旁21例,肾门附近8例,髂动脉旁3例,盆腔内2例,膀胱内2例,右心房内1例,肝内下腔静脉旁1例,肝门1例,胰头1例,小肠1例.2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腹主动脉旁和下腔静脉旁.瘤体最大者为11 cm×13 cm,最小为1.5 cm×2.0 cm.32例为良性病变,瘤体直径<5 cm者23例,直径5~10 cm者7例.直径>10 cm者2例.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并两肺多发转移结节,1例并多发骨转移,1例并肝内多发转移和脊柱多发转移,瘤体直径均>5 cm,其中>10 cm者4例.CT定位符合率达100.0%(43/43),CT诊断符合率达93.0%(40/43).结论 CT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6.
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35岁,上腹部隐痛伴阵发性高血压1年。1年前劳累时突然出现头昏、心悸、胸闷、恶心、双手麻木,测血压190/110mmHg(1mmHg=0133kPa),休息后症状缓解。半年前又类似发作一次。2周前外院CT示左肾上腺肿块,拟嗜铬细胞瘤入院。查血压136/82mmHg,心率80次/分,余无异常发现。血皮质醇8Am、4Pm分别为218μg/dl(正常值7~22μg/dl)、70μg/dl,血醛固酮16ng/dl(基础)、(正常值204ng/dl)。24小时尿皮质醇1151μg(正常值20~90μg),24小时尿儿茶酚胺3次分别是18ng、143ng、163ng(正常值<50ng),24…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对24例DLBCL患者的全基因组遗传物质的扩增/缺失进行检测,分析CGH检测结果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24例DLBCL中62.5%病例发生染色体水平的扩增/缺失,20.8%病例发生累及6q的缺失,16.7%病例发生累及18q扩增;CGH检测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CGH异常组患者Annarbor分期多为Ⅱ-Ⅳ期,出现全身症状的几率较高,治疗疗效较差,生存期较短,但两组结果外累及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基因组水平发生的遗传物质扩增/缺失是DLBCL常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6q15-21缺失和18q11-ter扩增是DLBCL非随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CGH检测异常是DLBCL不良临床过程和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88.
报告1例原发于皮肤的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32岁。左面颊和右鼻旁分别有一肿块隆起7个月和4个月。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临床无特异性。组织学检查可见特殊的组织细胞。这类细胞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免疫组化显示,该类组织细胞S-100,MAC-387和CD68阳性,而CD1a阴性。  相似文献   
89.
冰冻切片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切片在病理快速诊断中运用广泛,但要做好一张优良的冰冻切片并非容易,尤其是冰冻组织固定不良会造成切片背景不清,染色不良等问题[1]。近年来我们运用改良HS(HazardandStevenson)固定液[2]和Clarke固定液的双重固定法替代Cla...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54岁,因“头晕、心悸、阵发性血压升高5年,加剧1年”于2003年12月入院。患者5年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时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具体不详),并伴心悸、全身大汗,术后血压恢复正常。之后几乎每夜大量出汗,当时未测血压。一年后头晕、心悸明显加重,血压在168/100mm Hg(1mm Hg=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