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471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尾静脉注射对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及骨质疏松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雌性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质量相近的健康小鼠行双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建立假手术组(sham)。对OVX组小鼠尾静脉注射BMMSC治疗,1个月后分别取双侧股骨行TRAP染色及mciro-CT检测体内破骨细胞数量和骨小梁微结构改变。结果 OVX+BMMSC注射组中破骨细胞的数量较OVX不治疗组显著降低。micro-CT显示OVX+BMMSC组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显著高于OVX不治疗组。结论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体内破骨细胞活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生理性根吸收不同阶段的乳牙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为解释生理性根吸收的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分离、培养处于不同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乳牙PDLSCs(未吸收、中度吸收、重度吸收)与恒牙PDLSCs;采用流式细胞术、MTF实验比较各组PDLSCs的免疫表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成骨、成脂诱导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Real—timePCR检测各期PDLSCs成骨成脂相关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PDLSCs的RANKL、OPG与FasL表达。结果:所分离获得各组乳牙PDL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分子,与恒牙PDLSCs相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重度吸收组乳牙PDLSCs与其它组相比成骨能力最强、成脂能力最差。不同根吸收时期的PDLSCs差异表达RANKL、OPG与FasL蛋白。结论:不同根吸收时期乳牙PDLSCs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RANKL、OPG与FasL的差异表达可能对生理性根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凋亡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4.
庞文渊  朱斌  李佳  陈孝  李静  金岩  赵志刚 《医药导报》2022,(10):1513-1518
目的 了解临床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探讨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MAO-BI)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差异。方法 通过对2014—2019年全国30家医院的门诊帕金森病患者治疗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及总结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人均药品金额、人均取药量、日均治疗费用等,并对MAO-BI与DAs的常用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共纳入帕金森病患者8420例,处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9年患者人均取药量及人均药品金额的降幅分别为14.0%,18.2%。司来吉兰处方金额比例及取药量比例增长率分别为268.8%,317.2%,其平均日治疗费用为3.74元。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与联合DAs组相比,复方左旋多巴联合MAO-BI组加入第三大类药物平均时长延长60.57 d(P<0.05),平均日治疗费用降低16.20元(P<0.05)。结论 2014—2019年间帕金森病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人均治疗费用不断下降,MAO-BI的处方金额占比与取药量占比不断增加,而平均日治疗费用却在不断减少。在复方左旋多巴的治疗基础上加用MAO-BI比加用多巴胺受...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去自主神经化(ganglion plexus ablation,GPA)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68例...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维支架上,通过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贴附良好,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见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细胞表面可见多数分泌颗粒。结论:陶瓷化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望作为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载体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维支架上,通过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贴附良好,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见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细胞表面可见多数分泌颗粒。结论:陶瓷化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望作为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载体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利用牙胚细胞(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分别与其共培养,观察DPSC和EMSC的分化能力。方法利用出生后4 d的大鼠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培养的DPSC、EMSC使用BrdU标记及鉴定后与其共培养,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及图像分析DPSC、EMSC在成牙环境中的分化能力。结果共培养7 d后,EMSC共培养组DSP阳性细胞的转化率高于DPSC共培养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7 d后,共培养组与TGC单独培养组差异显著(P<0.05)。共培养组3、7 d后ALP活性明显增高,EMSC共培养组较DPSC共培养组ALP活性高。结论混合培养的TGC作为诱导细胞分化的微环境与DPSC、EMSC共培养后,能够诱导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EMSC分化能力高于DPSC。  相似文献   
49.
细胞膜片技术作为一种细胞移植的新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黏附蛋白,减少细胞流失、避免外源性生物材料的应用且提高细胞植活率,被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细胞膜片技术在牙周、牙髓牙本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生长激素 (rhGH)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采用99Tcm RBC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 ,将 5 6例DCM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 (2 8例 )和对照组 (2 8例 )。rhGH组 :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隔日肌肉注射rhGH 4.5U ;对照组采用单纯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疗程均为 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和门控心室显像 ,观察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 rhGH治疗 3个月后DCM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由用药前 (5 9.8± 7.2 )mm缩小至用药后 (5 3 .6± 8.4)mm(P <0 .0 1)。99Tcm RBC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 :rhGH组中左室扩大为主 7例 :左室射血分数 (LVEF)由治疗前 (2 8.3 2± 6.95 ) %升至用药后 (3 8.3 0±5 91) % (P <0 .0 1) ,左室高峰射血率 (PER ,EDV/s)由治疗前 2 .11± 0 .91升至用药后 2 .96± 0 .6(P <0 .0 1) ;双心室扩大组 2 1例 :LVEF由治疗前 (2 3 .6± 9.65 ) %升至 (3 5 .65± 9.2 1) % (P <0 .0 1) ,左室PER由治疗前 0 .94± 0 .65升至 1.76± 0 .82 (P <0 .0 1) ;右室射血分数 (RVEF)由 (2 2 .40± 7.5 1) %升至(3 3 .65± 5 .11) % (P <0 .0 1) ,右室PER由 0 .89± 0 .46升至 1.3 7± 0 .5 1(P <0 .0 5 )。结论 rhGH治疗3个月后DCM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