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13篇
内科学   29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1038篇
预防医学   41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09篇
  6篇
中国医学   422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MS)对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UPLC-Q-Exactive-MS和UPLC-QQQ-MS/MS均采用Waters T3色谱柱(2.1 mm×50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分别进行梯度洗脱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均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采集。利用UPLC-Q-Exactive-MS从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样品中鉴定出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47个,其中简单苯乙基色酮及其苷22个、四羟基四氢苯乙基色酮10个、三元氧环四氢苯乙基色酮15个。通过UPLC-QQQ-MS/MS技术对氯化钠诱导处理后白木香悬浮细胞中25个苯乙基色酮进行了定量。通过2种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高效地对氯化钠诱导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体外培养等生物技术制备沉香中主要的药效和香味物质苯乙基色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构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1例,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87例。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收集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血清白蛋白(ALB)、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患者CABG术后有3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10%;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9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7.59%)、大肠埃希菌(20.69%)、铜绿假单胞菌(17.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LB<30 g/L、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 h、住院时间>30 d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CHAID模型分析显示,引流管留置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年龄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为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为72.70%(P<0.05);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医院感染的AUC为0.808,显著高于CHAID模型预测的0.640(P<0.05)。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预测CABG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CHAID模型可以显示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与Logistic回归模型互补应用于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并获得随访。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20岁,平均14.6岁。比较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30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下肢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时,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西药、中药,针灸化学溶石药等),手术取石、体外震波碎石、体内碎石等。近年来国内文献非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取得良好效果的报告很多,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手术痛苦。现有关药物治疗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6.
肠气囊肿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疾病 ,外科医师如能正确认识此病并掌握手术指征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现就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于196 6年 6月~至 1999年 6月经手术证实的 46例肠气囊肿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长期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人 ,男性 36例 ,女性 10例 ;2 0岁以下 6例 ,2 1~ 40岁 37例 ,40岁以上 3例。 46例均为继发 ,其原发病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6例 ,其中伴幽门梗阻 3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1例 ;胃溃疡出血 2例 ;胃癌 2例 ;肠扭转 4例 ;胆囊结石症 1例。2 .症状和体症 :除原发病表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 预后,为临床早期识别本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住院 的42 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42 例患儿中男 15 例(35.7%),女27 例(64.3%),男女比例1?1.8,年龄(9.20±4.66)岁(最小4 个月,最大17 岁)。首发症状以癫痫发作 (47.6%,20/42)和精神行为异常(35.7%,15/42)最为常见;患儿在病程中累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36/42,85.7%)、癫痫 发作(36/42,85.7%)、言语障碍(32/42,76.2%)、运动障碍(28/42,66.7%)、意识障碍(28/42,66.7%)、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26/42,61.9%)及睡眠障碍(24/42,57.1%)等症状。42 例患儿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50.0%(21/42)的患 儿头颅MRI检查结果异常,病变累及顶叶、额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及视神经等部位,1 例患儿病变累及视神经 合并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阳性;40 例患儿行脑电图检查,92.5% (37/40)出现异常,以弥漫性慢波为主要表现,1 例可见δ 刷;合并肠系膜畸胎瘤1 例,占2.4%(1/42)。出院时mRS评 分为2.14±1.46,较住院期间最高mRS评分(3.88±1.38)显著降低(P<0.05),疗效显著;随访3~39 个月,出院后3 个月 时mRS评分仅为0.81±1.29,与出院时mRS评分比较仍有显著改善,其中76.2%(32/42)mRS评分≤2,预后良好;4.8% (2/42)的患儿复发,无死亡病例。开始免疫治疗时间和病程中最高mR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开始免疫治疗时间越 早、病程中mRS评分越低,预后越好。结论: 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是儿童抗NMDAR脑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免疫治疗效果显著,开始免疫治疗的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 要因素;抗NMDAR脑炎可合并其他自身抗体,其临床意义及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8.
故障现象CT机在扫描过程中偶尔会出现OVERKV,扫描过程终止。 故障检修机器扫描过程中出现OVERKV,初步分析为高压故障,检查球管曝光次数为4万次,一般情况下,球管曝光次数少于8万次可不予考虑。将高压电缆从球管侧和高压发生器侧拔下,用ΜΩ表进行测试,未发现异常情况。用示波器对高压采样信号进行测试,亦未发现高压部件损坏的可能。对扫描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反复试验,发现自动连续扫描时必定发生OVERKV,在手控扫描中偶尔会出现OVERKV,并发现一个规律,SCANSTART灯刚亮时即按下,发生OVERKV,而SCANSTART灯亮一段时间后再按下,则扫描正常。改为LOCAL状态,按下READYON,READY灯亮,旋转阳极启动正常后SETUP灯马上亮。旋转阳极处于运转状态时,按下READYON,READY和SETUP灯同时亮,而电路设计上READON按下后,旋转阳极开始启动,灯丝开始加热,灯丝预热时间为3s,在连续扫描时,旋转阳极处于运转状态,灯丝加热时间仍需3s,因此故障发生在灯丝加热时间上。检查高压控制柜的IFD板,根据IFD板的电路原理图分析,其中6F与外围组成一个3s的定时器,在READYR信号到来时,6F的9脚在3s之内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用示波器测TP4的波形在READYR信号到来时马上变为高电平,而正常情况下应该在READYR信号到来3s后变为高电平,6F的外围元件和其他管脚信号正常,判定6F损坏,6F为TC4538BP双精密可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用CD4538代替,TP4波形正常。此信号与其他信号相与后使LEDSETUP灯亮,SCANSET灯亮,允许曝光,机器功能恢复正常。 总结此故障由于灯丝加热时间不够而导致高压故障。因此,遇到高压故障时既要考虑高压部件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低压线路故障的可能。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DFw-10B型胃肠床点片系统的组成,初始化过程,胶片的传送过程及常见故障排除.有助于使用和维护人员掌握该点片系统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60.
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2年12月-1996年1月32例不同分期的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将残存会厌下移保留喉功能。结果 21例声门型喉癌术后19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喉的全部功能,11例声门上型喉癌5例恢复喉全部功能,并于术后14-18d恢复吞咽功能,无1例出现误吸收起严重并发症。3年生存率87.5%(28/32),5年生存率58.3%(7/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