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夹闭胰头部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肝损伤(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liver injury)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肝损伤模型组,每组60只.再分别将每个分组中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6个分组,包括0、6、12、18、24和36 h组,每组10只大鼠.肝损伤模型组用16 cm弯止血钳夹闭胰头2h后松开.同时在相应时间点建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造模完成后,分别于相应各时间点采集血液、肝脏组织、胰腺组织标本.行血清淀粉酶(AMY)、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行肝脏组织、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肝损伤模型组大鼠AMY 12 h[(5052.1±114.9) U/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12 h[(75.2±5.8)%]、ALT 12 h[(52.6±5.9)U/L]、AST 12 h[(629.5 ±57.4)U/L]达到峰值,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组(P<0.05).肝损伤模型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同一时间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造模后随时间进程胰腺炎呈加重表现,肝组织损伤24 h最重.肝损伤模型组血清AMY与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T、AST呈正相关(r=0.796,P <0.01;r =0.710,P<0.01;r=0.875,P<0.01).胰腺病理学评分与肝脏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rs =0.919,P<0.01).结论 通过夹闭胰头部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24 h为肝损伤最严重的时间点,也是我们建模的最佳时间点,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3.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 1 8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0岁 ,平均 40岁 ;左侧 1 5例 ,右侧 5例 ;骨折类型 :股骨中段骨折 1 5例 ;股骨中上段骨折 3例 ;伴其他部位损伤 2例。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5例 ;机动车撞伤 1 3例 ;非机动车撞伤 2例。入院后即予胫骨结节下牵引 ,3~ 5d后施行手术。2 结 果本组病人 6~ 2 2个月随访复查 ,均于术后 4~ 5周部分负重。骨折愈合时间 1 0~ 1 6周 ,平均 1 2周。髋、膝关节活动自如。疗程中没有发生肺炎、应激性溃疡、泌尿系感染、褥疮、骨折延期愈合、畸形愈合及骨不连。3 讨 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针具有…  相似文献   
64.
目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探索肝癌精准治疗,建立肝癌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16年6月间华西医院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5 6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多分类器融合模型计算治疗方案推荐系数,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DeepSurv算法实现生存风险和复发风险的预测,并进一步对比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利用Siamese-Net算法得到相似病例结果。结果治疗方案推荐系数的Top-1准确率和Top-2准确率分别为82.36%和94.13%;在华西医院内部使用验证过程中,与多学科会诊治疗方案的匹配准确率达95.10%。生存风险模型得到的C-index值为0.735(95%CI:0.70~0.77),各风险组的Kaplan-Meier曲线经log-rank检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风险模型得到的C-index值为0.705(95%CI:0.68~0.73),各风险组的Kaplan-Meier曲线经log-rank检验,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相似文献   
66.
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方法】讨论学术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需求,探讨数字化人才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要求,提出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结果】学术期刊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需设置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编辑的数字化基本技能、优化人才引进和合作机制。【结论】需重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理念、采取措施,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心理的影响。方法 :HBO组予常规治疗加HBO治疗 ,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同时测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 ,并在出院 1年后随访 ,以 0~ 6岁智能发育筛查法 (DST)测试发育商 (DQ)。结果 :临床疗效HBO组总有效率 95 .7% ,对照组 69% (P <0 .0 5 ) ;出院前NBNA >3 5分者HBO组 44例 ,对照组 12例 (P <0 .0 1) ;DQ正常率HBO组 86.4% ,对照组 42 % (P <0 .0 1)。结论 :HBO治疗HIE不但近期疗效显著 ,而且有利于患儿神经心理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索股骨转子间半环状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与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转子间半环状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与转子下骨折61例(其中转子间Ⅲ~Ⅳ型粉碎性骨折32例,转子下粉碎性骨折29例)。结果 61例中58例获6~36个月有效随访,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确实、骨折愈合牢固,关节伸、屈功能满意,未见明显肢体短缩、旋转畸形。结论 以股骨转子间与转子下为模板设计的半环状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分布,改变了现有钢板固定偏心性不足,各种髓内针固定造成碎骨片分离的缺点,该钢板对粉碎骨片起到良好的复位、整合作用;它的应用丰富了股骨近端各种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0.
腕掌侧神经与肌腱切割伤在临床工作中很常见,多由玻璃、刀等锐器所致。1997-07~2004-07,由外单位(多为部队卫生队及地方乡镇、县医院等基层医疗单位)转入我科26例腕掌侧切割伤术后患者,均为神经与肌腱漏接、错接的临床表现,无骨折及因缺血发生患手坏死情况,故本文仅讨论神经与肌腱处理的失误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