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21.
文章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议:“健康中国”建设关键在“预防”,推动卫生健康资源整合,让“互联网+健康”成为“健康中国”重要驱动力,采用数字化“智理”手段实现健康大数据精准应用,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2.
一、中国健康旅游的发展 国内健康旅游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旅游观念的转变,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健康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作为旅游业与医疗保健业的结合,健康旅游不仅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促进健康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3.
浙江省三县农村居民门诊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居民门诊费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农村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在县、乡、神医疗机构就医的3 342例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人均门诊费用为67元,其中药费为45元,门诊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费用支付方式和就诊机构等.结论:药费占门诊费用的比例过高,应重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4.
郭清 《健康人生》2016,(10):6-7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中国2030”提出“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黄帝内经》也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一场从传统的希波克拉底模式(以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治疗为导向)到以健康意识、主动干预、生活品质为核心模式的医疗改革正在全世界进行着.  相似文献   
125.
秦爱兰  周霞秋  俞红  谢青   《肝脏》2003,8(3):9-11,72
目的 为构建生物人工肝进行肝细胞的准备。方法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流法分离单个乳猪肝细胞 ,并对其活力、单层、聚集培养及冻存复苏后培养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本方法从每头乳猪中分离到的单个肝细胞数为 ( 3 .1± 1.5 )× 10 10 ,活性超过 95 %。在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时 ,肝细胞功能良好 ,可维持 2周左右 ,而在未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肝细胞虽能存活 1周 ,但功能于 2 4h后即丧失。球形聚集培养可实现肝细胞的大量培养 ,且生物学活性较单层培养显著提高。冻存复苏后肝细胞活力仍超过 90 % ,肝细胞功能与新鲜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功能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注法所得单个乳猪肝细胞基本满足构建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数量的要求。聚集培养接种密度大 ,细胞生物学活性高 ,可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冻存复苏后肝细胞仍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6.
牛磺酸熊脱氧胆酸对细胞色素C介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牛磺酸熊脱氧胆酸(TUDCA)对牛磺酸脱氧胆酸(TDCA)诱导HepG2细胞凋亡阻抑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Hoechst 3325 8染色、电镜和DNA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定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检测TDCA单独孵育及与TUDCA共孵育时,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8、9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TDCA 400μmol/L孵育12 h可诱导显著HepG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50.35±2.20)%,细胞经TUDCA与TDCA共孵育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为(13.78±0.84)%;TUDCA能显著抑制TDC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9、3蛋白酶活性升高,孵育12 h时,Caspase-3活性分别下降54.9%(t=16.88,P<0.01)和52.5%(t≥13.00,P<0.01),轻度降低Caspase-8活性升高,活性下降24.5%(t=1.94,P>0.05)。结论 稳定线粒体膜、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及随后Caspase-9、Caspase-3活化,是TUDCA抗凋亡的主要机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T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与HBV感染后宿主免疫清除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48名,其外周血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并且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加入聚肌胞刺激后获得成熟的mDC。分别在剌激后0、12、24、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3、CD86、HLA-DR和CD1a的表达,实时PCR检测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中mDC在刺激后24h,TLR3表达较0 h时上调显著(P〈0.05),48h时TLR3的表达与0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在刺激后12、24h TLR3的表达与0h时相比,上调不明显,48h时TLR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实时PCR检测mDC上TLR3 mRNA结果发现,对照组TLR3 mRNA在刺激后12h的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也显著高于患者组刺激后0、12、24h的表达水平;患者组刺激后48h的TLR3 mRNA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与0h比较,健康对照组在刺激后12、24h和48h,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患者组(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D1a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mDC受聚肌胞刺激后TLR3表达异常,协同刺激因子CD86表达低下,可能造成宿主对HBV感染的免疫清除障碍,导致疾病慢性化。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研制口腔用的臭氧水生成装置,检测其生成臭氧水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杀菌效果。方法 制造3 种口腔用的臭氧水生成装置的样机,分别检测生成臭氧水的浓度、pH 值、溴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臭氧气体泄露情况、臭氧水中细菌的含量及通过试管内定量杀菌试验检测臭氧水的杀菌率。结果 成功制造了3 种口腔用臭氧水的生成装置——臭氧漱口水器、臭氧刷牙器、氧气源臭氧冲洗机,可在水温18~28℃范围内生成浓度分别为0.56~1.29mg/L、0.38~0.50mg/L 和1.8~3.2mg/L 的稳定溶解的臭氧水,无气体臭氧泄漏。并且无论臭氧水浓度高低,水均呈中性,溴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且对自来水有天然杀菌作用,生成臭氧水为无菌水。体外的试管内杀菌实验证实3 种装置生成的臭氧水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杀菌剂。结论 研制的口腔用臭氧水生成装置可以制备出安全、稳定且具有高效杀菌作用的臭氧水。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体内miR-122的表达,探讨miR-122与小鼠急性肝衰竭疾病程度和进展之间的关系,为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用D-氨基半乳糖(D-GalN,900 mg/kg)联合脂多糖(LPS,10 μg/kg)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模型,对照组3组,分别予以D-GalN(900 mg/kg),LPS(10 μg/kg)和等渗盐水腹腔注射,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病死率、肝脏组织学变化,给药后0、1、3、5、7、9 h分别留取血清、肝脏组织标本,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小鼠体内miRNA-122和炎症因子的表达,LNA(锁核酸)-Northern blot验证miRNA-122的表达,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组间均数比较用two-WayANOVA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D-GalN/LPS给药24 h,小鼠病死率率达80%以上,而3个对照组则无一只小鼠死亡;肝脏特异性miR-122在正常小鼠肝脏内含量丰富(ct≈14),D-GalN/LPS诱导后1 h,miR-122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13),表现为上调,之后随疾病的进展,miR-122表达进行性下降,9 h下调最为明显(ct≈15,P=0.002);ALT/AST于给药1 h无明显变化,3 h后呈明显上升趋势,7 h达高峰,之后ALT/AST急剧下降;对miR-122和ALT的表达对比,发现在该模型中miR-122比ALT变化快,且持久;肝衰竭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在肝组织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均上调(P<0.05); miR-122和ALT、TNFα和IL-6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2与以上三项指标均呈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05、0.493和0.674、).结论 肝衰竭小鼠体内肝脏特异性miR-122和ALT呈负相关关系,但又较ALT更敏感,更持久地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且miR-122表达变化与肝脏炎症损伤相关因素TNF α、IL-6均具良好的相关性,推测miR-122有望成为判断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程度的一个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