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RAS)患者治疗后长期肾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经肾动脉造影术诊断肾动脉狭窄≥75%且血肌酐≤221μmol/L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治疗前升高≥10%为肾功能改善组(30例),余为肾功能未改善组(5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长期肾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72.9%)行肾动脉支架置入,30例(35.3%)肾功能改善。超声造影检测显示,肾功能改善组患肾血流低灌注的比率显著低于未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7%对61.8%,P=0.02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患肾内血流非低灌注和年龄(<65岁)是长期肾功能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HR 2.46,95%CI 1.14~5.31,P=0.022;HR 2.83,95%CI 1.15~6.99,P=0.024)。行肾动脉支架置入的62例患者,最后随访时血压及降压药种类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牙周炎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脑卒中伴牙周炎组)、单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单纯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20例.记录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检测血清hs-CRP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 脑卒中伴牙周炎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高于脑卒中组、牙周组、对照组(均P <0.05).牙周炎组、脑卒中组、脑卒中伴牙周炎组的hs-CRP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2.7±0.8)、(3.2±0.5)、(5.9±3.2) mg/L比(1.4±0.8)mg/L;纤维蛋白原(2.72±0.20)、(2.91±0.54)、(3.24±0.20) g/L比(2.29±0.14) g/L],脑卒中伴牙周炎组又明显高于脑卒中组、牙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牙周指数正相关(均P<0.05).结论 牙周感染和炎症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腹腔四分支血管灌注不良情况,探讨腔内修复术对腹腔四分支血管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并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32例,男28例,平均年龄(52.9±9.6) 岁(32~7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基于Nagamine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细化分型,分析术前和术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影像资料,对灌注不良的腹腔四分支血管(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及右肾动脉)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患者腹腔四分支血管共128支,其中86支分支血管(67.2%)属于Ⅰ类灌注不良,Ⅰ-a亚型占60.9%(78/128),Ⅰ-b亚型占0.8%(1/128),Ⅰ-c亚型占5.5%(7/128);14支分支血管(10.9%)属于Ⅱ类灌注不良,Ⅱ-a亚型占3.9%(5/128),Ⅱ-b-1亚型占3.9%(5/128),Ⅱ-b-2亚型占3.1%(4/128);16支分支血管(12.5%)属于Ⅲ类灌注不良,均为Ⅲ-a亚型(无Ⅲ-b和Ⅲ-c亚型);其余12支分支血管未受累。32例患者均完成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术后复查CTA显示,14支(10.9%)属于“高危”灌注不良亚型(Ⅰ-b、Ⅰ-c和Ⅱ-b-2亚型)的分支血管中,13支(92.9%)灌注不良明显改善,其余1支的灌注亚型由Ⅰ-b转归为Ⅰ-c。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腹腔四分支血管灌注明显受损所占的比例较低,TEVAR能有效改善分支血管的灌注不良状态,推广Nagamine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细化分型,对判断夹层受累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状况及指导是否分支血管腔内重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青少年及成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受CP支架介入治疗的23例主动脉缩窄患者,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12~29岁,平均(19.79±5.16)岁,体质量36~65 kg,平均(52.74±8.33)kg。患者术前经主动脉CTA检查,主动脉缩窄段平均直径4.2~11.7 mm,平均(6.53±1.89)mm,缩窄段长度5~23 mm,平均(14.63±4.64)mm。由股动脉穿刺入路置入装有支架的球囊导管,确切定位后扩张(balloon in balloon,BIB)球囊释放CP支架。结果:23例主动脉缩窄患者CP支架均成功置入,2例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术前缩窄段平均收缩压力阶差(63.8±17.6)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缩窄段平均收缩压力阶差降至(6.47±2.12)mmHg;术后主动脉缩窄段直径增至(21.78±3.19)mm。随访3~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需继续控制血压外,余患者无上下肢压力阶差及高血压表现。复查CT示缩窄段管腔未发生再狭窄及其它并发症。结论:CP支架对治疗青少年及成人主动脉缩窄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3~78岁,平均(66.7±11.0)岁。术前均行影像学仔细评估,采用切开或直接穿刺的方式置人覆膜支架隔绝瘤体。9例共置入20枚覆膜支架(其中1例采用“开窗”支架,5例采用一体式分叉型支架,3例采用直筒型支架)。术后1,3,6及12个月均行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瘤腔是否完全血栓化。结果:9例均成功地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9/9)。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1—23个月,1例术后1.5个月因感染复发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5个月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瘤腔均完全血栓化。随访期间病死率11.1%(1/9),并发症发生率22.2%(2/9)。结论:采用覆膜支架植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JOTEC E-vita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共有70例患者采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男性67例,女性3例,年龄32~ 82岁,平均(57.3±10.8)岁.39例为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5例为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并壁间血肿,2例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为胸主动脉瘤.65例采用外科切开股动脉置入,5例为完全穿刺下置入.11例因近端锚定区不足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其中9例采用“烟囱”技术.30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的长度<230mm,定义为A组;40例覆膜支架覆盖主动脉长度≥230mm,定义为B组.术后1,3,6及12个月,之后每年均行主动脉CTA复查,观察有无内漏、病变是否隔绝完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病死率、内漏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的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除5例置入2枚覆膜支架外,其余均仅置入1枚覆膜支架,共置入75枚覆膜支架.支架锥形头撤除困难2例;支架打折12例;术后即刻内漏17例,内漏发生率为24.3%(17/70).A、B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脊髓缺血发生.随访2~40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43% (1/70),死因为再发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结论:长段胸主动脉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伴(或不伴)壁间血肿,为应用JOTEC E-vita覆膜支架的最佳适应症,并不增加脊髓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背景与目的:晚期胃癌不能根治,替吉奥(S-1)及多西他赛均是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药物,但标准剂量DC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方案的耐受性欠佳,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小剂量多西他赛联合标准剂量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40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复发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胃腺癌患者。多西他赛4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联合S-1 80 mg/m2第1~14天口服,每21 d重复,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评估该方案的客观疗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观察化疗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及不良反应。结果:1例残胃复发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膜转移患者因肠梗阻未完成第1个周期化疗,3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累计完成211个周期化疗,中位治疗周期数为6(3~14)。CR 1例(2.7%),PR 15例(40.5%),SD 17例(46.0%),PD 4例(10.8%),总有效率43.2%,疾病控制率可达89.2%。最佳CBR有效者19例(51.4%),17例稳定(45.9%),1例无效(2.7%)。中位PFS为6.0个月,MST为11.5个月。本方案主要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分别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50%)和疲乏(50%),多为Ⅰ、Ⅱ级。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白细胞/中性细胞粒下降7例(17.5%),恶心4例(10.0%),食欲减低3例(7.5%),疲乏2例(5%),血小板降低、出血各1例(2.5%)。3例因Ⅲ、Ⅳ级不良反应S-1减量20%。结论:小剂量多西他赛联合标准剂量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多为轻度,给药方便,是值得推广和尝试的有效胃癌姑息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VAC/IE方案治疗晚期成人横纹肌肉瘤(R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VAC/IE方案一线姑息治疗的成人RMS患者16例,中位发病年龄31岁,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16例患者VAC/IE方案的总体有效率(ORR)达37.5%(6例)、疾病控制率达68.8%(1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共化疗93个周期,其中,3级以上化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34/93,36.6%)、恶心呕吐(27/93,29.0%)。结论:成人RM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总体预后差。对于晚期患者,在预防性升白细胞及止吐治疗基础上,采用VAC与IE方案交替姑息治疗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9.
谢培英  王志昕  杨丽娜  郭曦  唐琰 《眼科》2009,18(5):297-300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年以上的视力矫正效果,屈光度和处方参数变化以及角膜塑形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配戴RGPCL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圆锥角膜患者73例(136眼)。方法患者于戴镜前、戴镜1、2、3年检测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的圆锥角膜筛查软件检测。观察戴镜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其他角膜形态学改变;对比RGPCL处方基弧、屈光度的变化。根据病变程度按轻度圆锥角膜组(A组)和中、重度组(B组)分级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数,RGPCL基弧,角膜地形图的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戴镜(49.3±15.3)个月(36~76个月)。初诊裸眼视力(UVA)平均3.76±0.45,框架镜矫正视力(SPVA)4.57±0.53,RGPCL矫正视力(RGPVA)4.89±0.14,视力有显著提高(F=171.994,P=0.000);末诊RGPVA4.95±0.11,与初诊比较有显著提高(t=-6.733,P=0.000)。B组比A组提高更显著。RGPVA可达0.8或以上的比率,戴镜初期、1年、2年和3年后分别为85.13%、86.76%、85.60%和84.62%。初诊与末诊检查相比较,近视度为(7.13±4.01)D和(6.23±3.42)D(辟0.014),角膜散光度为(6.23±3.24)D和(4.42±2.34)D(P=0.000)。初诊与末诊RGPCL处方基弧为(7.38±0.50)him和(7.54±0.42)mm(P=0.000),RGPCL处方度为(-6.22±3.59)D和(-5.33±3.09)D(P=0.000)。与A组比较,B组的屈光度与镜片弧度的变化更显著。角膜地形图各项表面参数除SAI、IAI和AA3项其初、末诊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9项参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RGPCL,能较好地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并可获得显著角膜塑形效果,明显降低近视度和散光度,有  相似文献   
90.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