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正>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创造清晰术野,利于手术操作,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不仅可出现绑缚处疼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出汗,这些症状常难以控制,即止血带反应;还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及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等损伤机制,不仅对使用止血带的肢体造成损伤,还可导致远隔器官损伤[1],影响手术操作和预后。如何减轻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导致的远隔器官的损伤具有  相似文献   
102.
郭政  张润香  郭皓靖  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9-3092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近20年经产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的变化。方法:对199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990年-1999年与2000年-2009年各10年间的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结果:1990年-1999年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难产、臀位,2000年-2009年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2000年-2009年与1990年-1999年比较:社会因素、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的构成比升高,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瘢痕子宫、臀位、胎儿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00年-2009年与1990年-199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构成比分别是28.28%、38.9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年-2009年孕妇的平均年龄升至(31.28±4.58)岁。结论:199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构成比、孕妇平均年龄升高,瘢痕子宫、臀位仍然是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成为200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4.
在处理甲基化谱时,通常采用标准化方法,强制所有样本的信号值服从同一种分布或至少具有相同的中值.然而,有研究者认为这些标准化方法可能会移除甲基化谱中的生物学信号,有必要全面评估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后续分析的影响.通过配对秩和检验,分析关于4种癌型的8套甲基化谱.结果显示,并未发现癌与正常样本中的原始信号值的中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分位数标准化数据后可以多筛选出12% ~ 28%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而且额外找到的差异甲基化基因的改变方向可以在关于同种癌型的独立数据集中显著一致地呈现(P<0.001),表明它们是有效的生物学信号.但是,在经过分位数标准化后筛选出的差异甲基化基因中,约有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原始信号的改变方向相反.建议采用分位数标准化方法处理甲基化谱数据,但需要去除改变方向不一致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5.
手部屈肌腱损伤是手外伤的常见问题,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修复后易形成肌腱粘连,导致手的部分功能丢失,尤其是Ⅱ区肌腱损伤,是手外科领域的一个难点。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102例(127指)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2例(127指),其中男81例(95指),女21例(32指),年龄5~66岁,平均33岁;  相似文献   
106.
李华  郭政 《山西中医》2011,27(1):21-21,26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补肾活血祛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确诊患者采用针药并用补肾活血祛痰法治疗。16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针药并用补肾活血祛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7.
DNA甲基化芯片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研究。但是有研究表明批次效应对基于高通量数据的研究有很大影响。癌症基因组计划(TCGA)数据库包含大量的不同批次的高通量甲基化数据。通过分析TCGA中7种癌症的数据,发现批次效应在各种类型的癌症数据中都广泛存在,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生物学分析结论。最后,建议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避免批次效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与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的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13例(回肠组),腹腔镜下游离回肠系膜,经腹壁小切口将回肠拉出,直视下完成切取、闭合移植肠袢及回肠端端吻合,将移植肠袢拉入人工阴道洞穴。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26例(乙状结肠组),其中无气腹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2例,皮下钢针悬吊腹壁,镜下游离结肠系膜,切断、闭合移植肠袢,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将移植肠袢拉入阴道洞穴;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24例,镜下切断、闭合移植肠袢远端,经腹壁小切口提出移植肠袢并切取缝合、端端吻合乙状结肠。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及成形阴道的性状。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乙状结肠组手术时间(194.8±52.1)min较回肠组(233.1±36.4)min明显缩短(t=2.67,P=0.03);乙状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状结肠组人工阴道的解剖形状、生理功能更接近正常阴道。结论:无气腹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建立了新的手术途径,安全可靠,简捷微创,腹部美观,成形阴道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更接近正常阴道,是目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应用实验大鼠模型,观察感觉神经在应激反应诱发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辣椒素去乳鼠感觉神经的方法制备去感觉神经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24只(48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24眼):结扎冠状动脉(CAO)3h和6h组.辣椒素去神经结扎冠状动脉(D-CAO)3h和6h组.采用TUNEL染色技术和caspase-3活性测定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AO组与D-CAO组比较,TUNEL染色D-CAO各时点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水平较CAO相应时点组显著升高(P<0.001);凋亡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及色素上皮层.D-CAO6小时组的总凋亡率明显高于D-CAO3小时组.Caspase-3活性测定D-CAO各时点组较CAO相应时点组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结扎冠状动脉后,辣椒素去神经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水平较未去神经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感觉神经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及信息传递和调制,抑制伤害性刺激诱发的神经源性机制的激活及传导过程,感觉神经可能对急性应激反应引发的视网膜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原发性骨肿瘤临床较为罕见,其中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是患者保肢手术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传统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移植、骨诱导膜技术等存在不能及早负重、效果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3D打印技术已逐步应用骨科手术中,也可为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解读相关的临床报道与临床经验,系统地定义长骨骨缺损的不同程度,阐述3D打印技术的微观设计与临床应用,体现其较所有重建方法在长骨骨肿瘤切除后大节段或极限骨缺损重建中的优势,并通过目前假体材料的发现与尝试的相关临床研究,结合3D打印技术,提出复合材料用于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重建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