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狭窄或梗阻的病因、病理与影像相关特点,提高对输尿管上段狭窄或梗阻的认识。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经临床诊断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上段狭窄或梗阻180例,回顾性分析肾输尿管膀胱(KUB)平片、静脉注射肾盂造影(IVP)、CT、MRI表现,探讨输尿管上段狭窄或梗阻的病因、病理与影像相关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180例输尿管上段狭窄或梗阻依据病因分先天性异常(其中输尿管狭窄8例)36例,占20%,后天性或继发性狭窄144例,占80%;按发病数目分为单发狭窄(局限性隔膜或瓣膜狭窄,节段性狭窄)178例,占99%,多发狭窄2例,占1%;按病变部位分管腔内狭窄140例,占78%,管壁性狭窄35例,占19%,管壁外在压迫性狭窄5例,占3%;按病理表现分器质狭窄180例,但功能性狭窄1例未计入总数内。结论 KUB平片可明确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IVP可直观显示输尿管上段腔内导致狭窄或梗阻的原因和肾脏排泄功能,对于肾功能差者逆行肾盂造影作为补充诊断。CT平扫与增强显示输尿管上段狭窄或梗阻的腔内管壁或管外压迫原因,MRI发现狭窄梗阻部位、区分内在性狭窄与外在性狭窄、磁共振尿路水成像直接显示肾功能差中重度积水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2.
患儿男,15岁,胸背部、下腹部、腰骶部、肛门、鞍区、会阴部及双下肢疼痛3年余,四肢感觉减退,麻木无力,双上肢肌肉萎缩,近1年来加重。临床怀疑脊髓肿瘤,行MR检查。MRI表现:胸椎、腰椎和骶椎椎管周围可见多发类圆形均质长T1长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连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初治ITP患者,男53例,女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1 mg/kg/d。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14 d;继之1.5万U,biw,用至9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有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分别为105±91×10~9/L对67±68×10~9/L(P=0.011);164±112×10~9/L对93±68×10~9/L(P=0.000);161±83×10~9/L对115±74×10~9/L(P=0.002);145±64×10~9/L对115±64×10~9/L(P=0.012)和124±54×10~9/L对101±66×10~9/L(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及第90 d,两组血小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泼尼松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且第15、22、30、90 d,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应用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可减少泼尼松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 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s/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吼(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 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Y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 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45.
1资料与方法将1996~1998年就诊的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分类法标准的53例紧张性头痛患者 ,分为电针加简易精神疗法组 (简称治疗组 )和药物加简易精神疗法组 (简称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8~63岁 ,平均28.5岁 ,病程3个月~38年。对照组23例 ,男10例 ,女13例 ,年龄17~64岁 ,平均26.8岁 ;病程3个月~33年。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基本相似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如下 :(1)治疗组 :每次先做简易精神疗法 ,然后给予电针治疗。简易精神疗法是以支持、接受、保证为3大…  相似文献   
46.
RD(BAI)E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疾病状态谱,可能是致突变物质损伤多能干细胞或骨髓造血细胞所致。其主要特征是病态和无效造血,1河南省中原油田总医院(河南濮阳,457001)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常因向白血病转化或骨髓衰竭而死亡。治疗难度较大,疗效肯定的方案较少。我院自1994年起采用RD(BAI)E(全反式维甲酸、丹那唑、维生素B6、阿糖胞苷、白细胞介素2及维生素E)方案治疗MDS,有效率达75%,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该研究中56例MDS患者,均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治疗组28例,男1…  相似文献   
4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高的多关节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导致骨和软骨的破坏,从而造成永久的残疾,现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测,符合此标准的患者一般达到了疾病的中晚期,出现了骨关节破坏,丧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故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改善病程药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检索总结分析2005~2009年在全国20本中医药核心期刊中发表的有关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文献,了解在中医药领域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以查阅原始期刊为主,结合数据库检索,获取文献总数量、并对模型种类、造模方法等进行归纳整理,得到相应数据。结果 20本中医药期刊2005年至2009年共发表论文51479篇,文献量呈逐年递增,涉及动物实验的文章有7192篇,占全部文献量的13.97%,糖尿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数量最多,共982篇,动物模型的种类有324种。结论中医药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范围在扩大,内容在不断更新深入,文章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表明动物实验与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实验方法、动物个体差异等不同,有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关动物模型的规范化等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开展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6例1岁以小儿脑瘫进行康复分析。结果56例患儿通过治疗,46例(占82%)正常化。总有效率为92.8%,充分证明了早期诊治的重要意义。结论(1)病因以早产及低体重最常见;(2)家长发现的高峰在4~6个月;(3)每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4)以Bobath、Vojta及上田法为主,辅以我国的中医按摩治疗不失为小儿脑瘫早期治疗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相关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吉敏  刘春霖  曹满瑞  郭学军  赵艳  刘鹏程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68-1271
目的:分析膝关节多种MRI征象对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方法:经关节镜证实的194例患者(包括前ACL正常膝97例、ACL损伤膝97例),对ACL损伤的相关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在评价的4个直接征g(ACI,连续性中断、信号缺失、形态异常及走行异常)中,除ACL信号缺失外,其余直接征象对诊断ACL损伤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韧带连续性中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83.5%)、特异度(97.9%)及阳性似然比(39.8).大多数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相对低的敏感性,其中Notch征、骨挫伤、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及胫骨前移等征象具有较高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55.70和8.0.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直接征象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由于其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LR,因此可作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辅助诊断依据,尤其是直接征象难以确诊的可疑ACL损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