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8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基于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模型,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8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资料,分别提取12个临床指标和22个影像学指标作为鉴别SPN良恶性的输入指标,将各指标结果输入CART和ANN诊断模型。采用ROCKIT统计学软件绘制三组影像科医生、CART和AN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ART对SPN良恶性诊断正确率最高,其次为ANN、高年资医生、中等年资医生和低年资医生。以上各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878、0.845、0.778和0.658。CART、ANN与高年资医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三组与中、低年资组医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ART对SPN具有决策意义的诊断指标为年龄,其次为结节的毛刺征和咯血症状。结论数据挖掘的CART和ANN两种算法对评估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2.
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的机理和基本技术方法。方法 运用反转恢复单次激发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对 7例 (4男、3女 )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 ,比较中心编码和半傅立叶K空间填充方式的成像区别 ;采用医用纯氧作为T1加权肺通气对比剂 ,进行吸氧前后的肺组织T1值测量和图像处理。结果 中心编码的K空间填充方式可得到更佳的信噪比 ,合适的翻转恢复时间可得到最优的对比度噪声比 ,通过吸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对比的肺通气功能图。结论 氧对比通气成像安全、简便易行 ,能反映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静脉尿路造影(IVU)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研究肿瘤性血尿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1990-2010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按照循证医学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权重灵敏度,权重特异度,权重似然比及SROC曲线下面积评价2种扫描方式对尿路肿瘤性血尿的病因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Metadisc 1.40和SPSS13.0软件.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获取文献26篇,其中有关MSCTU诊断泌尿系肿瘤者17篇,IVU为4篇,二者共同研究者5篇.按照相应的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MSCTU与IVU扫描的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7%、55%/94%;汇总的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是23.88/0.10、9.92/0.44;二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8.02、75.05.结论 MSCTU对肿瘤性血尿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尤其在上尿路肿瘤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IVU.  相似文献   
34.
空洞检测算法自动化检测肺结节内空泡和空洞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利用空洞检测算法自动化检测肺结节内空泡和空洞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49例肺结节,其中良性16例,恶性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盲法对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得出有无空泡和空洞的结论。利用基于阈值的空洞检测算法对CT图像中指定的肺结节进行有无空泡和空洞的客观评价。对两种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利用空洞检测算法对肺结节内空泡和空洞征象前后2次提取的数据稳定(Kappa=1),与高年资医师主观判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353),且一致性较好(Kappa=0.785),并可明显节约每个结节数据提取时间[(7.72s±2.26)s vs (24.48±8.24)s,t=14.64,P<0.001]。结论 利用空洞检测算法提取肺结节内空洞和空泡征象稳定、快捷,有望成为低年资医师诊断肺结节的辅助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35.
为了设计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的合理扫描条件,重建方法,探讨其肺血管三维成像的显示级别和伪影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对离体人,狗心肺各两具行肺血管灌注后充气,当ptich为1时,观察不同层厚,FOV和重建间隔用表面覆盖法进行肺血三维成像的影响。结果:(1)扫描层厚越薄,FOV越小,重建间隔适当缩小,肺血管的显示级别升高。(2)阶段伪影由不连续内插片法引起,与床进速度和重建间有关。(3)拉长伪影决定于层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选择穿膜肽的基本序列之一,构建目的多肽序列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探讨穿膜肽携带FITC及Gd-DTPA跨膜转运性能及MR分子显像的价值。方法在穿膜肽9聚精氨酸[arginine]基础上,构建新目的多肽序列CPP13:LAGRRRRRRRRRK,固相合成多肽后标记FITC(记为CPP13-FITC)和Gd-DTPA(记为CPP13-DTPA-Gd);分别取CPP13-FITC和FITC溶于无血清Dulbecco最低必须培养液(DMEM)培养基中,待HEPG2细胞及鼠骨髓干细胞爬片上生长至80%-90%汇合时,取2只30mm^2皿,弃去培养皿中培养液,一皿中加入CPP13-FITC/DMEM溶液,另一皿中加入FITC/DMEM溶液,37℃CO2孵箱中抚育10、30、60min时依次取出1片,磷酸平衡盐溶液(PBS)冲洗爬片后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上观察细胞内出现荧光素分布的时间和部位。CPP13-DTPA-Gd作用肝癌细胞株HEPG2后,MRI研究CPP13-DTPA-Gd在细胞内转运性能及MRI的特点,将CPP13-DTPA-Gd溶于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浓度为3mg/ml。待HEPG,细胞在100mm。培养皿中长至80%-90%汇合时,取3只皿分别加入CPP13-DTPA-Gd的DMEM溶液、DTPA-Gd/DMEM溶液和DMEM溶液,孵育30min后弃去培养液,以0.1MPBS反复冲洗,胰酶消化,加入2m 1l%琼脂糖/PBS溶液混匀,装入2ml离心管中,将3管固定于装有150ml 1%琼脂糖/PBS溶液的微量加样枪头盒中,待凝固后测定MR信号。结果固相合成多肽成功,测定分子量为1792.78,与理论值接近。纯度达到95%以上;标记荧光素后,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显示10min时肝癌细胞株HEPG2和鼠骨髓干细胞胞质与细胞核内均出现荧光分布;CPP13标记的Gd-DTPA,作用细胞30min后MRI显示CPP13-DTPA-Gd作用HEPG2细胞组呈短TI、短T2信号。3层面内3组细胞感兴趣区T1信号强度(Ii)与琼脂糖T1信号强度(Io)的比值及统计学分析如下:(1)号管3层面内Iil/Io(为CPP—DTPA-Gd作用cell组管内信号值与管外烧杯内琼脂糖背景信号值的比值)分别为:2.84、2.60、2.48;(2)号管3层面内Ii2/Io(为Gd-DTPA作用cell组管内信号值与管外烧杯内琼脂糖背景信号值的比值)分别为1.15、1.11、1.12;(3)号管3层面内Ii3/Io(为空白cell对照组管内信号值与管外烧杯内琼脂糖背景信号值的比值)分别为1.13、1.11、1.11。两两组间F检验:(1)与(2):F(I.2)=201.88(P〈0.001);(1)与(3):F(1.3)=206.37(P〈0.001);(2)与(3):F(2.3)=0.529(P=0.507)。说明T1WI信号强度与Gd-DTPA作用组及与单纯细胞组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PG2细胞不摄取Gd-DTPA,30min时信号强度与单纯细胞组信号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穿膜肽基本序列基础上成功地重新构建的多肽能够携带荧光素和MR对比剂,并有效地跨膜转运进入细胞,为MR分子显像提供了1种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通过肺间生病变动物模型,对肺血管损害的情况进行了MRI和病理学的对照研究。发现在肺间持病变中,MRI表现为T1WI肺血管走行僵直,连缘模糊不清,叶中等稍低的信号阴影。T2WI肺血管周围有边缘 、模糊的中等偏高信号阴影。其病理学主要表现的为肺血管壁结构疏松,水肿,有少许纤维组织增生。肺管周转的肺间质充备、水肿。肺泡内充满了浆液性渗出,炎细胞浸润。作者认为MRI检查对于相对早期的肺间生病变中,有关肺血  相似文献   
38.
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16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中空洞的CT表现可分为小环形、泡样、不规则形和囊样空洞。16例中56.3%来源于肺腺癌,其中97.0%表现为小环形空洞;来自肺外腺癌的转移性空洞形态多样,其中以泡样空洞和小环形空洞为主。转移性空洞多分布于肺外围及胸膜下,多为直径<5mm的薄壁空洞,边缘光滑或毛糙;约7.1%空洞直径>2.0cm且具有分叶、毛刺、壁结节等恶性空洞的特征。结论腺癌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9.
肺小血管分支特征的CT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影像学手段采用分支几何学方法探索在活体状态下肺小血管的分支特征。方法 通过对63例正常胸部螺旋CT扫描图像,采用分支几何学方法对2008套肺血管两分支状血管分支点两侧的血管横径进行测量,计算扩张因子和不对称因子,分析其特征及与母支直径的相关关系。结果 活体状态下两因子与标本数据存在差异;扩张因子均值为1.0022,不对称因子中位数为1.4938,分别与母支横径呈线性负、正相关,这一趋势在母支横径小于4.0mm时最为明显。母支横径大于6.0mm时,不对称因子分布趋势不明显。母支横径为2.5mm时,扩张因子迅速降至1.622,而不对称因子降至1.500左右。结论 用分支几何学方法研究肺小血管的分支特征,对认识肺血管的分支形态特点,建立血流和压力的数学及物理模型有潜在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圆形肺不张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圆形肺不张(Round Atelectas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围性肺不张。以往曾以折叠肺(Folded Lung)、假瘤性肺不张(Psendotumor Atelectasis)、螺旋性肺不张(Helical Atelectasis)等报告。于1971年由Hanke首次较全面阐述此种肺不张,并命名为圆形肺不张,已予公认。过去法、德文献报告较多,近几年英美文献有所讨论,国内亦有报告。此种肺不张可以误诊为肺部其它病变或胸膜病变,因此圆形肺不张的诊断可避免损伤性检查及不必要的肺切除手术。现报告我院4例。3例具有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并经随访观察证明,1例经手术证实,结合文献资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