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64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72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51.
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与核素扫描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HCT肺动脉造影检查与核素通气/灌注检查对实验性肺栓塞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DSA下复制肺栓塞的动物模型。分别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ECT通气/灌注检查。以病理解剖发现作为肺栓塞诊断标准,比较二者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病理解剖发现栓塞肺段动脉和亚段肺动脉36处;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栓塞肺动脉30支。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97.9%。并可以同时发现肺实质内的继发改变;ECT通气/灌注检查发现栓塞肺动脉所致通气/灌注不匹配区33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90.6%。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肺栓塞不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以同时发现肺实质内的继发改变,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血流变化对肺部MRI信号的影响,并研究1种新的MR肺血流灌注成像方法。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5例,采用相位对比电影MRI技术测量大肺动脉血流速度和流量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并选用单次激发半傅立叶变换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观察肺实质MR信号的相应改变,评价其相关性;根据不同心动期相肺实质MR信号的差异进行图像减影。结果肺实质.MRI信号表现为心脏收缩期降低,舒张期升高。大肺动脉的瞬时速度、瞬时流量与其呈负相关(r=-0.878、-0.770,P=0,002、0.015)。经肺部MRI信号差异最大的舒张末期和收缩中期的MRI减影可获得肺灌注像。结论肺实质MRI信号的改变与肺血流模式和速度有关。该技术是1种简便易行的非对比剂性的MR肺灌注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3.
汉—薛—柯氏病(Hand-Schuller-Chrian)是组织细胞X病的亚慢性或慢性表现形式①,常累及骨骼,内脏和皮肤。本病累及胸部者国内报道有10例②③,累及锁骨和肋骨的各1例。我们近年来收集4例有胸部损害并经病理证实的汉—薛—柯氏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4.
255.
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磁共振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MR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5例,患者5例,应用Philips GyroscanNTl.5T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加心电(ECG)门控和周围(PPU)门控对胸部血管进行成像。结果: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加ECG门控或PPU门控扫描分别获得胸部血管图像,发现PPU门控亦能很好地抑制心脏和血流搏动造成的伪影。结论:采用快速梯度回波技术结合PPU门控技术可以获得与ECG门控技术相类似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56.
257.
EGFRvⅢ与HBcAg重组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20000时终止免疫,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2×105个/只。观察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效应。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坏死情况和EGFRvIII表达水平。结果:融合蛋白组、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成瘤率分别为50%、100%和100%。生理盐水组肿瘤生长速度最快,HBcAg组次之,融合蛋白组肿瘤出现最晚,生长速度最慢。融合蛋白组成瘤小鼠肿瘤平均质量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4·731,P=0·044;t=6·890,P=0·040);后两组肿瘤质量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382)。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瘤呈不完全小片状坏死,融合蛋白组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融合蛋白组EGFRv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3·157,P=0·006;t=2·539,P=0·021),后两者EGFRvIII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460,P=0·651)。结论: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5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淋巴结转移状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08-04-2010-04采用b=800 s/mm2的DWI检出的49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病灶的ADC值,病灶切除后取相应标本,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病灶的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对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和不同预后因子表达状态与病灶的ADC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9个浸润性导管癌病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18个.ER、PR、cerbB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61.2%和51.0%.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平均ADC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82).ER、PR和cerbB2表达阴性的病灶与表达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的病灶的平均ADC值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病灶平均ADC值与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和cerbB2的表达均不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3,-0.311,-0.261和0.333,P值均>0.05).结论 DWI的ADC值尚不能用于乳腺癌预后的间接评价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59.
目的:评价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检索Ce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1989/2006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Meta分析软件对纳入文献汇总分析,获得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森林图,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获取文献21篇.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0(0.86~0.93),0.79(0.69~0.87),SROC曲线下面积为93.78%.运动/静息实验组、潘生丁负荷/静息实验组、多巴酚丁胺负荷/静息实验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0.84~0.90)/0.77(0.71~0.83),0.92(0.87~0.95)/0,52(0.43~0.62),0.87(0.82~0.91)/0.81(0.71~0.88),SB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87%,93.82%,94.2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260.
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采集58例接受DSCTA检查(心率≥70次/分,均未进行人为干预)的患者资料.数据采集期相为45%R-R间期,重建期相为45%±8%.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ROC曲线分析检验平均心率、心率变化对移动伪影产生的影响.14例患者在DSCTA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CTDI和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58例纳入患者中,可供评价的血管为948段,图像质量评价为1~3级者占95.68%(907/948).对于不同的心率变化,不同级别的LAD、LCX的显示节段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平均心率对冠状动脉移动伪影的产生有统计学意义(AUC:0.75,95%CI:0.55~0.96,P<0.05).DSCTA诊断狭窄程度<50%及≥50%血管的敏感度分别为80.00%(8/10)和90.48%(38/42);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度为95.51%(170/178),阴性预测值为96.59%(170/176).有效辐射剂量为(6.46±0.12)mSy.结论 双源CT自适应心脏步进扫描技术对于心率≥70次/分的患者无需刻意降低心率,心率变化平稳患者均能得到良好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较高,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