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21.
22.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HPV16 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结构的特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食管癌患者HPV16 E6基因,其中1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中8例阳性,阳性率为44.4%,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克隆了哈萨克族食管癌HPV16 E6基因.与Genebank(AF536179.1)收录的德国株相比,E6基因中氨基酸发生了变化。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HPV16 E6基因有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选择性培养基在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滤膜法,分别将致病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做比较,计算生长率;然后研究抑菌效果;并抽检实际样品。结果:相应致病菌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A、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B、Drake's19、SIS和TSC上生长率95%置信区间分别为(93.8%,118.6%)、(20.3%,26.6%)、(85.1%,103.3%)、(83.8%,108.1%)、(90.9%,112.3%)和(77.9%,99.4%);大肠埃希菌在以上6种选择性培养基上均被抑制。市场抽查22种瓶装矿泉水细菌总数为1~5cfu/500ml,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可以考虑引进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A、KF、SIS和TSC至矿泉水致病菌检测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4.
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快速检测技术,解决PCR带来的假阳性问题。方法:采用以mRNA为基础的RT-PCR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hlyA基因进行检测,设计引物,扩增,并作了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结果:该引物能较好地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特异性片断,而对其它的李斯特菌以及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特异性扩增条带;检测的灵敏度纯菌可达到1×104cfu/m l,人工污染样品猪肉、虾肉和牛奶等培养12~16 h,可达4.5 cfu/m l(g)。结论:可以应用该方法对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进行检测,能较好地解决PCR检测所带来的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5.
2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本文对当前检测方法:传统分离技术、显色培养基鉴定技术、数值分类鉴定与新型计数技术、免疫检测技术以及分子检测技术作了简要概述;指出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传统检测耗时,免疫学检测单克隆抗体制备困难,分子检测易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等若干问题;最后对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比较磁珠提取法和浓缩提取法提取血清HBV DNA的效率,选择一种适用于血液筛查的核酸提取方法。方法将已知浓度的HBV标准血清,用阴性血清稀释,配制成不同浓度的HBV应用标准血清,同时用磁珠法和浓缩法提取HBV DNA,然后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偶联印迹杂交和酶联放大技术(即三联放大技术)检测HBV DNA。结果 90、180、360、720、1440IU/mlHBV血清磁珠法提取物HB VDNA检出率分别为87.5%、100%、100%、100%和100%,浓缩法提取物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0、0、25.0%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珠法提取物HBV DNA检出率高于浓缩提取法,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适宜用于血液筛查中的核酸提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成为永生细胞株的方法,建立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株,为永久保存新疆长寿老人的基因遗传资源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用环孢素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以环孢素法成功建立了5株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其中百岁2人,90~99岁3人,建系成功率为100%(5/5),以冻存全血法建系成功1例(1/5)。HLA基因分型结果在建系前后完全一致。结论与冻存全血法相比,环孢素法能更有效地转化长寿老人永生细胞株,可为长寿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及某些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检测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