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调查分析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性肝病(CLD)[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中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状态的构成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广州南方医院住院的2 482例CL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26例CHB中,HBeAg阳性、HBeAg阴性的病例分别占64.4%、35.6%;362例LC和894例HCC中,HBeAg阳性、HBeAg阴性、HBsAg阴性的病例分别占27.1%、66.0%、6.9%和16.4%、75.1%、8.5%。对每一种CLD而言,血清标志物不同状态的男女构成比无显著差异;HCC的男女比值显著高于CHB和LC。CHB中,HBeAg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HBeAg阳性者;而LC、HCC中,不同血清标志物状态的患者平均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CHB病例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各区段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LC、HCC中,随着HBeAg阳性、HBeAg阴性、HBsAg阴性方向的变迁,ALT低水平区段的构成比均逐渐增加。结论HBV血清标志物状态在慢性肝病中存在着不同的构成比并具有相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Th1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h1细胞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3.
郭亚兵 《内科》2008,3(2):271-273
臭氧(ozone,O3)又称为三氧或超氧,是自然物质,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半衰期约为40min,转化为氧气,具强氧化性,能杀灭多种微生物,在工业、公共卫生、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直接暴露在高浓度臭氧下对生物是有毒性作用的,但低浓度臭氧却有非常奇妙的治疗作用。用于人体治疗作用的臭氧我们称为医用臭氧。医用臭氧与工业和日常生活用臭氧的主要区别:(1)医用臭氧必须由医用纯氧制备,是臭氧与医用纯氧的混合气体,不能含有其他如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2)医用臭氧必须是浓度可精确调控的(利用臭氧免疫诱导和调节作用时该项尤显重要)。临床治疗应用臭氧是低浓度,一般10-50μg/ml臭氧浓度。医用臭氧在我国内外科应用仅有6—7年时间,但在我国应用推广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在椎间盘突出症臭氧微创治疗已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血清HBsAg在抗病毒治疗时的下降特点及HBV基因型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广州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0例(阿德福韦组47例、派罗欣组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系列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PCR-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将基因A至D型的HBV复制质粒转染入Huh7细胞,添加干扰素-α2a并检测细胞内外HBsAg水平变化。结果阿德福韦或派罗欣均可降低血清HBsAg;12周时分别降至基线水平的59.8%和53.6%;治疗12至24周期间HBsAg下降不明显,下降速度仅为前12周的11.2%和9.2%。阿德福韦组HBV基因B型(n=20)和C型(n=24)患者的12周血清HBsAg下降无区别(分别为基线的39.4%和61.6%,P=0.092);派罗欣组HBV基因B型(n=16)和C型(n=12)患者的12周HBsAg下降至32.6%和54.7%(P=0.174)。细胞内或细胞培养上清HBsAg下降在基因A至D型间无区别。结论阿德福韦和派罗欣治疗都可以降低血清HBsAg水平;下降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12周,下降速度和HBV基因型(B/C)无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的表达,及其在体外研究过表达富组氨酸糖蛋白质粒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肝癌组织HRG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1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RG表达的差异;在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中转染稳定过表达HRG质粒,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HRG表达量较非肿瘤组织明显减少;另11例癌组织HRG表达量为(0.14±0.17),癌旁组织HRG相对表达量为(1.39±2.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过表达HRG的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增殖比例为(1.72±1.19)%,显著低于对照组[(14.3±2.99)%,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癌组织HRG表达明显减少,过表达HRG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测定并分析1例中国慢性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基因型的全基因序列。方法 用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V全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后对其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的HBV毒株全序列进行 同源性比较;对 GenBank中已发表的30株HBV D基因型毒株的全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该病毒全基因长 3182bp,为ayw亚型,D基因型;此毒株全基因GenBank AccessionNo为AF280817;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D 基因型全序列同源性为98.3%~94.5%,与已发表的 A、B、C、E、F和G基因型全序列同源性均小于89.5%。结论 首例中 国株 HBV D 基因型全序列与源于瑞典的四株 HBV D 基因型全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因特网资源进行传染病学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传染病学新的发展趋势及传染病学教学中面临的“二 空”的困难,即旧的传染病缺乏临床病例及新的传染病缺乏教学资料。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们利用因特网于传染病教学中的体会并简介了较有实用价值的有关传染病的一些网址。  相似文献   
108.
RFLP基因分型在动态监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结合克隆后测序方法在动态监测HBV基因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重型肝炎患者发 病后血清,用 PCR扩增血清中 HBV preS/S基因片段并克隆,2份标本各随机挑取 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用 RFLP方法分析2份血清中HBV毒株的基因型。结果PFLP分析2份血清为B基因型为主的B/C基因型混合毒株感 染;6个克隆中仅1株为C基因型。比较2份血清HBV preS/S克隆核酸序列,有170个点位的差异,剔除C基因型株 后,仅54个位点差异。结论克隆后测序结合RFLP对HBV基因型测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对HBV基因变异进行动态分 析。  相似文献   
109.
应用杆状病毒穿梭质粒载体与HBV X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研究HBV X蛋白对杆状病毒载体中的NFκB启动子和增强子反式激活作用,作为进一步杆状病毒载体应用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应用多重PCR法对广东地区HBV进行基因型(A-F)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 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 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