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方法,通过询问、检查及查阅病案的方式,收集临床诊断病例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的有关资料.结果河南省疫情始于2003年4月16日,共发生临床诊断病例16例(1例由山西上报卫生部),其中13例为输入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月份;病例呈散发型.临床表现,发热是16个病人都具有的症状,最高体温达40℃,最低38℃.在16例病人中咳嗽有7人、乏力6人、胸闷5人、不适4人.其中5人有咳痰,3人痰带血丝.16例病人中白细胞低于正常值范围者3例,大于正常值者1例.16例病人X线胸片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片状、斑片状或棉絮状阴影,进展快.潜伏期1~13 d,平均为5.8 d.病程平均37.4 d.16例病人痊愈出院后追踪观察6周均未见复发.结论本次河南省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以输入病例为主,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使疫情未扩散,续发病例少,无流调和院内医务人员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河南省接受预防措施的HIV感染产妇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定勇  王奇  郭万申  王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16-4018
目的:了解部分接受干预措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可能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的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类人群和其配偶、婴儿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9名HIV感染产妇中年龄在25~40岁之间者占95.4%,96.3%为农民,65.1%分布在河南省上蔡县,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占87.3%。109名HIV感染产妇CD4计数在200个/μl以上占71.5%,70.7%的人未接受与艾滋病有关的治疗,生产次数在2次以上的产妇占79.8%,生产方式为阴道自然产者占69.7%,接受干预措施后24.8%的产妇仍有不安全性行为。结论:集中发生在河南省部分县(区)的既往有偿供血的农村育龄妇女(25~40岁)是HIV感染产妇出现的主要人群;这些HIV感染产妇目前多数身体状况良好,且以经产妇、阴道自然产者居多;但对该部分对象的有关艾滋病通过性传播的咨询服务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3.
河南省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计划免疫的开展 ,麻疹控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麻疹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流行得以有效控制 ,到 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较 1978年下降了 98%。为了更加有效地防制麻疹 ,为麻疹控制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现基于疫情资料 ,将河南省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麻疹的发病资料来自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NDRS)。数据经EPI及EXCELL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 1)流行强度 :我省自 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MV)以来 ,尤其是 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后 ,报告接种率不断提高 ,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河南省各辖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找出科学防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的关键点.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评估我省各辖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结果商丘、鹤壁、平顶山、许昌4省辖市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高,其余省辖市为中风险和低风险.结论各辖市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开展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高危人群免疫接种、加强疫情监测等措施,科学有效地防控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45.
46.
为了解2006年河南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6年河南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豫鲁皖三省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状况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解中国小学新生的预防接种状况 ,在豫鲁皖三省 ,按照便利原则抽取小学新生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共调查小学 18所 ,其中农村小学 8所、城市小学 10所 ;小学新生 2 2 35人 ,其中城市小学 14 12人 ,农村小学 82 4人。有预防接种证 12 84人 ,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为 5 7 4 %。无预防接种证但在当地接种点查找到预防接种记录的 5 87人 ,占 2 6 3%。因此有预防接种记录的共 1871人 ,占 83 7%。在所有小学新生中完成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全程免疫的占 6 2 9% ,完成卡介苗 (BCG)免疫的占 81 9% ,完成麻疹疫苗 (MV)全程免疫的占 5 5 2 % ,完成乙型肝炎疫苗 (HepB)全程免疫的占 6 7 3% ,完成百白破联合疫苗 (DPT)全程免疫的占 70 3% ,接种白破联合疫苗 (TD)的占 32 7% ;也即缺种或漏种OPV、BCG、MV、HepB、DPT、TD儿童的比例依次为 :37 1%、18 1%、4 4 8%、32 7%、2 9 7%、6 7 3%。调查发现 ,城市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各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均高于农村小学 ;在城市小学新生中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各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低于整体水平。如果在入学时严格查验预防接种情况 ,并对缺种或漏种的新生进行补种 ,可有效提高小学新生的接种率。对婴儿时未免疫的贫穷地区儿童、计划外出生儿童、城市流  相似文献   
48.
目的审核河南省六个县(区,下同)2010年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明确报告乙肝病例的特征,探索乙肝高发病率的原因。方法根据全省各县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分为三层,每层抽取两个县;在监测系统中导出六个县2008~2010年的乙肝报告卡进行分析,同时对报告卡分别进行当年和跨年度报告病例查重,查看2010年病例中当年和前2年的重报和可能重报率。结果2010年六个县共报告乙肝病例卡10025张,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占58.6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占36.72%,疑似病例、检测阳性者和临床诊断病例分别占0.03%、0.44%和4.21%。6297例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乙肝病例中,急性乙肝占2.13%,慢性乙肝占73.46%,未分类乙肝占24.4l%;2010年当年及前2年的重报和可能重报乙肝病例1181例,占六个县报告乙肝病例的18.75%,其中重报占14.51%,可能重报占4.24%,重报和可能重报使六个县乙肝平均报告发病率虚高36.03/10万。结论病例的重报和可能重报是导致乙肝发病率虚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调查郑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率和不同年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布.方法:采用快速调查方式,分5次采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血样样品1908份,按年龄分为0~5岁、~18岁、~55岁和>55岁年龄4组.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甲型H1N1流感抗体.结果:郑州人群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从12.9%逐渐升高至...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总结全省消除麻疹工作进展状况.方法对全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1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18/10万,较2010年下降92.41%,为历史最低水平.许昌、郑州、信阳、漯河、平顶山5个地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2.13%.年龄别发病率以<1岁组最高(6.57/10万),其次是1岁组、6岁组、4岁组和2岁组.全省2011年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0.69/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98.12%,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96.96%,血清学检测结果7日内报告率99.23%,麻疹暴发2起,其血清学确诊率和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起数占暴发总起数的百分比均为100%.结论全省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应继续做好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和重点地区集中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做好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