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1例(36.6%)CD44V6性,96例(85.7%)PC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76.4%,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1.7%(P<0.01);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CD44V6表达(85.3%)明显高于<10枚结巴组23.8%(P<0.01).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5%,明显低于肌层及浆膜外肿瘤的93.0%(P<0.01).)结论CD44V6、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CD44v6、nm23-H1基因蛋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v6阳性检出率为69.6%(32/46),其中淋巴结受累乳腺癌阳性率为72%(18/25),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率为66.7%(14/2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淋巴结受累乳腺癌的CD44v6强阳性表达检出率为64%(16/25),明显高于淋巴结未受累乳腺癌的强阳性表达检出率33.3%(7/21)(P<0.05);nm21-H1阳性表达率为71.7%(33/46),其中淋巴结受累乳腺癌和未受累乳腺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20/25)、61.9%(13/21),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6、nm23-H1异常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CD44v6强表达可能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风险有一定指导意义,nm23-H1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我院近期诊断的1例宫颈孤立性GS,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GS以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镜下由弥漫分布淋巴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显示MPO、CD43均阳性.结论 宫颈GS是一种罕见肿瘤,初诊时易误诊为炎症或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对诊断很有意义;早期确诊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283例外阴疣状赘生物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6B/11型探针(HPV-DNA6B/11)原位杂交的研究,同时作H.E染色,结果显示尖锐湿疣43例中38例阳性,阳性率88.4%;湿疣样病变141例中6例阳件,阳性率6.4%;乳头状瘤11例及非特异性炎症88例均为阴性。表明HPV-DNA6B/11株针原位杂交是一种敏感性和准确性都很高的检测HPV的方法,对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湿疣样病变的鉴别侈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同时对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EGF受体(EGFR)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86例大肠癌组织EGFR,PCNA的表达.结果在86例被检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44例(512%),低分化癌(800%,40/50)、淋巴结转移癌(688%,22/32)较高分化(389%,14/36)、淋巴结未受累大肠癌(407%,22/54)有更高的EGFR表达(P<005).DukesA,B,C期大肠癌的EGFR表达率分别为320%,483%,688%,C期与A期比较差异显著;EGFR阳性大肠癌较阴性癌有更高的PCNA标记(两者PCNAⅠ,Ⅱ,Ⅲ,Ⅳ级的例数分别为4,8,17,15;14,16,7,5;P<005).结论EGFR过表达与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趋势密切相关,并可促使癌细胞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26.
本文就738例切除子宫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子宫体子宫内膜异位症91例。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率较其它子宫疾病为低。发病年龄为40 ̄50岁(占57.14%)育龄期妇女,平均年龄45岁。5.49%为绝经后妇女。根据Bird分级法将子宫内膜腺体浸润深度分为Ⅰ、Ⅱ、Ⅲ级,将浸润广度分为轻、中、重三度。研究证实浸润深度和广度与临床痛经,月经呈增多呈正相关。关于腺肌病的发病机理不清,多数认为的高汪洋雌激素是主  相似文献   
27.
微波技术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吴凯彦,郝远瑞,王丹近年来,微波(MV)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面的研究日趋详尽,同时微波在组织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免疫组化技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性进展。我们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先对组织进行微波处理获得了理想...  相似文献   
28.
<正> 对豚囊虫病的治疗效果的判定,必须结合:1、患者体表囊虫结节数量的变化,2.囊虫活检切片形态改变,3、病人症状改善与否,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就我们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尚无采用临床与病理综合判断疗效的详细报告。马云祥等报告了我省防疫站等单位共同协  相似文献   
29.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CD44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较多关注的问题.CD44家族属粘附分子,作为主要的跨膜透明质酸体,可能是癌细胞获得浸润转移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1].变异体CD44V6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2,3].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CD44V6在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胃癌标本为我院1995/1999外科手术根治标本,按Lauren组织学分类选出112例弥漫型胃癌标本,经100mL/L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  相似文献   
30.
患儿,女,出生后3个月发现面部、口唇及甲床青紫,哭闹时加重。3h前又出现类似症状,随来我院就诊。查体:面色灰白,烦燥不安,呼吸急促,鼻掮,唇绀,HR160次/min,心前区可阐及Ⅱ级SM。肝肋下3cm,脾未触及。可见杵状指(趾)。入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所见:患儿发育营养均较差,外观未见畸形,唇指(趾)发绀,见杵状指(趾)。心脏重13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